中美脱钩进程或已不可逆转,中国硬杠美国的底气与深意何在?
伟人曾说过一句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近日,中国宣布自2025年4月10日起,对所有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加征34%的关税。这一决定由中国财政部正式发布,被视为对美国近期对华贸易政策升级的直接回应。据报道,美国政府在2025年初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压力,白宫于4月2日宣布将在现有20%关税基础上再加征新关税,使对华商品的实际税率达到54%。美国财政部长在接受采访时确认了这一政策,称其旨在保护美国制造业并减少对华依赖。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起贸易战以来,中美双方已多次互征关税,但此次中国全面加征34%关税的举措,被认为是两国经济关系走向“脱钩”的关键节点。这不仅标志着双边贸易冲突进入新阶段,也引发了全球对供应链重构和经济格局变化的广泛关注。
在此,我们必要对中美两国在供应链和市场规模方面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美国的优势:
一. 技术与创新主导地位: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掌握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技术环节。许多关键部件和知识产权依赖美国企业,这使其在高端制造业中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二. 庞大的消费市场:美国拥有约3.3亿人口的高收入消费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这种市场规模为美国提供了吸引全球供应链布局的天然优势。
三 金融与地缘影响力: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以及美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主导地位,使其能够通过关税、制裁等手段影响全球供应链走向。
劣势:
一. 制造业空心化:几十年来,美国制造业外移严重,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国等地,导致其供应链对海外依赖度较高。一旦与中国“脱钩”,短期内难以迅速重建完整的国内生产能力。
二. 成本劣势:美国劳动力成本高,且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低端制造业中的竞争力。因此,制造业回归美国也不会有竞争力,从经济规律的角度来看就没有存在的合理性。
三. 供应链脆弱性:美国对某些关键原材料(如稀土)和中间产品依赖中国,供应链中断可能导致生产停滞。例如,中国控制了全球约70%的稀土供应。
中国的优势也很明显。一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全面的工业体系,涵盖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组装的各个环节。这种垂直整合能力使其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核心地位,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二是拥有成本与效率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高效的生产能力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即使面对关税压力,中国商品仍具价格竞争力。
三是巨大的内需潜力: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规模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缓冲空间。近年来,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加速内需驱动经济发展,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当然中国当年也面临一些不足,包括高端产业方面的技术瓶颈:尽管中国在部分领域(如5G、电动汽车)取得突破,但高端芯片、精密制造设备等关键技术仍依赖美国及其盟友。供应链“卡脖子”问题可能限制其产业升级。
二是出口市场依赖: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之一,2023年中国对美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约16%。加征关税可能导致出口大幅下滑,短期内对就业和经济造成冲击。
那么,中国为什么在这场博弈中要硬杠美国呢?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表态,也是一种大国风范。一个直接的目标是树立榜样,并推动美国贸易孤立。
近年来,美国频繁动用关税和制裁手段,不仅针对中国,还波及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盟友国家,引发国际社会对其单边主义的不满。中国此次全面加征34%关税,既是对等报复,也是向这些国家传递信号:面对美国贸易霸凌,妥协并非唯一选择,强硬回击同样可行。
更重要的是,中国可能借此机会推动与非美国国家形成一个更为广阔的低关税市场。近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与东盟、非洲、拉美国家的合作,已初步构建起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网络。在美国逐步退出自由贸易体系、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之时,中国正加速填补这一真空。若中美脱钩进一步深化,中国可通过降低与非美国家的贸易壁垒,打造一个排除美国影响的全球市场体系。这不仅是对美国贸易孤立的主动出击,也是在中美竞争中开辟的新战场。
当美国正绝于自由贸易市场之时,许多国家开始寻求替代伙伴。中国若能成功整合非美市场,不仅能在经济上削弱美国的全球影响力,还能在地缘政治上进一步扩大朋友圈。这种以贸易为武器的竞争形式,正是中美博弈从技术、军事向经济领域延伸的又一表现。
此次中国对美商品加征34%关税,叠加美国对中国商品54%的高税率,意味着双边贸易成本急剧上升,可能导致两国贸易额大幅萎缩。据彭博经济研究估计,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54%关税或使中国对美出口到2030年下降90%。这将是一场“谁离不开谁”的终极验证。
对于美国而言,短期内消费者将面临物价上涨,企业因供应链调整而增加成本,制造业回流的效果尚需时日验证;长期看,其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可能导致全球市场份额流失。中国则可能加速内循环战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同时通过低关税市场巩固与非美国家的关系,但出口导向型企业将面临生存压力。两国在供应链中的互补性削弱后,全球贸易格局或将分裂为以中美为核心的两大阵营。
中美经济脱钩的进程现在看已不可逆转,这场关税战不仅是经济博弈,更是双方综合国力和战略意志的较量。未来数年,谁能在这场“脱钩实验”中占据上风,谁又将在贸易孤立中付出更大代价,将深刻影响21世纪的全球经济秩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