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开谈了,特朗普修改征税政策,迈出妥协第一步,已逼日本接盘
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正在经历一个戏剧性的转折:仅仅坚持了10天就面临着妥协的局面;当然,这一切是我们争取来的,至于那些硬不起来的小弟,下场可能就很惨了。那么,特朗普的“妥协”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又一次虚张声势的表演?
特朗普政府近日突然释放“软化”信号。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承认,中美已通过中间渠道就关税问题展开初步接触。与此同时,白宫宣布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关税豁免,涵盖电子产品、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这一动作与十天前特朗普高调宣布对华加征关税时的嚣张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的反复无常早已不是新闻,但这次“变脸”的速度仍令人咋舌。十天前,他还在社交媒体上高呼“中国被打得很惨”,如今却不得不通过中间人向北京递话。这种戏剧性转折的背后,是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反噬已超出白宫预期。
美国国债市场率先发出警告。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美债遭遇大规模抛售,收益率飙升。纽约联储行长约翰·威廉姆斯直言,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增速跌破1%,通胀率飙升至4%,失业率升至5%。更讽刺的是,美国贸易逆差在贸易战八年内不降反升,2024年达到创纪录的1.21万亿美元,比特朗普上台前增长50%。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的回应干脆利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美方必须“全面取消对等关税,纠正错误行径”。这不是空洞的外交辞令,中国精准打击美国农产品,直击特朗普的“红脖子”基本盘。美国农民囤积的黄豆堆积如山,而中国早已转向巴西、阿根廷市场。“打蛇打七寸”,特朗普的“关税艺术”沦为笑谈。
但我们也要警惕,特朗普的“妥协”从来不是战略调整,而是战术拖延。就在宣布部分关税豁免的同时,他放出风声要对半导体加税。这种“豁免-加税”的组合拳,本质上是为后续施压制造筹码。
市场早已看穿这套把戏。美股在关税阴影下剧烈震荡。标普500指数四连跌,市值蒸发5.8万亿美元,耐克股价暴跌14%,苹果、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同样难逃厄运。更致命的是,美国企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远超预期,一些美媒担心,中国管控稀土产品出口后,美国研制F-47等先进军事技术,都可能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中小企业家也在网上抱怨,关税让他们的生意彻底黄了。
特朗普团队内部的分裂也在加剧。据《纽约时报》披露,白宫经济顾问分为五派,从传统保护主义者到“重塑国际经济秩序”的激进派,各方为争夺总统支持吵得不可开交。这种混乱直接导致政策朝令夕改——前一天还在威胁加税,第二天就宣布暂缓90天,没过几天又抛出一个所谓的“半导体关税”。
眼见对华施压难以为继,特朗普突然调转枪口瞄准日本。他公开指责日本在汽车贸易中“占尽便宜”,要求其开放市场。
日本的反应也没有超出一个奴才的上限。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不考虑报复性关税”,自民党政策调查会会长小野寺五典更斩钉截铁地宣布:不会用美债作为谈判筹码。这种姿态,与加拿大、欧盟等迅速反制的盟友形成鲜明对比。只能说,日本政府的脊梁骨对得起他们的苦难。中国的应对策略早就为全球上了一课:我们对美国大豆加税后,直接转向南美;当半导体被卡脖子时,国产化率从32%飙升至91%,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术,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屡屡落空。
反观日本,明明有现成作业可抄,却还在幻想“以妥协换和平”。殊不知,特朗普的字典里根本没有“盟友”二字——他对欧盟、加拿大加征20%关税时,可没顾及什么“传统友谊”,这些血淋淋的案例早就说明:对霸权妥协,只会换来更贪婪的勒索。
中国学者高志凯说得透彻:“我们不在乎美国市场。”这不是赌气,而是底气。美国商场货架因关税空空如也,中国内需市场已培育出全球最大的消费群体,挥舞关税大棒的人,终将被自己掀起的沙尘暴淹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