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请好好经营你的25岁-35岁

一事易见 2天前 阅读数 8 #社会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 “十几岁的时候无意间打出的那发子弹,十年后击中了二十几岁的我。” 当年你开的“枪”,不是空枪,只是子弹飞的太慢,十年后才击中自己的眉心。 人们常说:25岁到35岁是人一生中的黄金十年,这个阶段做出的选择和积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35岁之后的生活。 现实是,职场上多数的人不会经营这十年,只是把这十年的工作经验重复成一两年。 还有些人还洋洋自得说这是“资历”,借此向新员工彰显地位。 真是这样吗?除了所谓资历,实际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 如今每年高校毕业生一千多万源源流向市场,新鲜血液加入公司,年轻人精力体力充沛,听领导的话,既能扛住996,企业也不需要支付高工资,岗前培训一段时间就能上手工作。 反观中年人已经成家,精力一半要分给家庭,不能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了,偶尔孩子生病,开家长会,都要请假去处理这些事情。 职场讲利益,不是情怀,不会因为你在公司工作时间久就可以让你一直干下去,这也是大多数人到中年面临中年危机的原因。 对于中年来说,35岁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了。房贷车贷、父母的养老、孩子的养育等每笔都是不小的支出。 很多人都在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在家人最需要你的时候,公司却突然不要你了! 这时候失业,压力是最大的,全家的生活在遭遇失业以后受到了不小冲击,此时才开始后悔“少壮不努力”,没有好好经营规划自己的年轻时光。 那25岁-35岁怎么做才能破局呢? 史蒂夫乔布斯说:“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在重复他人生活上。” 01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核心技能 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兴趣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花大量时间通过刻意练习,成为某赛道细分领域的专家。 例如程序员可以专攻AI算法,营销人可以研究用户增长模型。 不要盲目跟随他人,随波逐流,更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学习。 打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 02探索副业,布局被动收入 人生的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一份工作,一份收入,失业了就会陷入被动状态,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副业。 策划小李擅长做PPT汇报,在每天正常上班的同时,下班接单制作PPT,月收入2k+;宝妈小林通过照顾婴儿在公众号分享育儿知识,赚取稿费。 03强制储蓄,增强抗风险能力 可以将收入的50%用来生活中必要的支出,30%进行弹性消费,20%用来强制储蓄。 警惕生活中消费陷阱,不要超前消费。 销售员小刘月薪8000,工资到账立马存2000进入到另一张卡,星巴克换成挂耳咖啡,球鞋只买经典款,一个月可以省2000+,剩下的用来定投,30岁时存款和理财账户累计25w,能在所在的小县城付个房子首付了。 04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人在健康时候,想拥有的有很多,一旦得了个重感冒,头晕鼻塞身体无力,脑中会立刻出现等康复之后一定要好好保养身体的想法。 25岁-35岁之间属于身体状态最好的十年,精力充沛,有干劲。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定期去做一次全身体检,注重颈椎和腰椎的保养。尽量少熬夜,为以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不要透支身体,否则35岁之后要偿还年轻时欠的健康债。 05持续学习,提高认知,打造非对称优势 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帖子,35岁的你想对25岁的你说些什么?其中最多提到的是:一定要持续学习,提高认知。 大脑就像手机系统一样,不升级,可能过几年后连有些APP都打不开。 收银员大姐20岁觉得会算账就行,不用学电脑,40岁超市使用收银系统,失业后只能去做保洁。 然而公司会计小张,利用下班时间自学视频剪辑,开直播讲解财务方面的知识,刚开始只有几个人听,坚持了两年现已经成了比较有名的财经博主,通过知识变现月入过万,打造了自己的非对称优势。 写在最后 农民伯伯种植小麦,需要疏松土壤、播种、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步骤,每一步都要花费时间,注以心力,才能收获满满的稻穗,而不是任由其胡乱生长,随缘结果。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5岁-35岁是最佳播种时间,好好规划,耐心经营,莫要让以后的自己“老大徒伤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一事易见

一事易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