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世界战史上最大坦克对战,德军装甲部队走向衰败
战火滔天,铁蹄轰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回那个热血沸腾的二战时代,
直击人类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坦克大决战——库尔斯克会战!
这不仅仅是一场战役,
这是钢铁与勇气的终极较量,
是德军装甲神话走向终结的悲壮史诗!
当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坦克对战究竟有多激烈,
苏德双方又出动了哪些当时最精锐的装甲部队?
老规矩,对本期话题感兴趣的朋友烦请动动你们发财的小手,
关注+点赞,
随我一起走进世界战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对决战。
1943年的夏天,
苏联的库尔斯克地区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纳粹希特勒为了挽回战局,
曼施坦因、克鲁格、莫德尔,这群“闪电战”的缔造者们
集结了90万兵力、2700辆坦克(包括最新“虎式”“黑豹”)
1万门火炮和2000架战机,堪称史上最豪华的装甲阵容,
要与战斗民族来一场生死搏杀。
然而令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的是,
一张天罗地网却早已为他们铺好。
朱可夫元帅为了让希特勒的钢铁洪流变成一堆废铁,
首先,修筑了史上最为复杂的防御工事,
苏军以惊人效率构筑了8道防线,纵深250公里,主要包括:
雷区:每公里埋设2000枚地雷,总数量超过100万枚;
反坦克壕:宽度4米、深度2.5米,迫使德军坦克绕行或暴露在火力下;
碉堡群:隐蔽的反坦克炮阵地、机枪巢和步兵掩体形成交叉火力网;
伪装工事:连农舍的墙壁都暗藏反坦克炮,
田野中遍布假目标迷惑德军侦察。
其次,采用核心战术,以空间换时间,以退为进,诱敌深入。
苏军故意让出前沿阵地,诱敌深入苏军的雷区和火力陷阱。
除此之外,苏联情报部门还提前截获了德军的”堡垒行动“计划,
斯大林此次一反常态,选择“后发制人"战略战术,
即:用防御消耗德军,再以雷霆之势反攻。
本次战役,相较与之前的莫斯科保卫战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苏军这次的准备则更加充分 。
苏军共派出190万兵力,坦克5000多辆,
火炮25000×门,飞机近3000架。
双方兵力与武器装备如此一比较,
很显然,苏军占据着绝对优势。
战斗打响之前 ,苏军还采用了战略欺骗战术。
苏军通过无线电静默,利用虚假情报误导德军,
与此同时假意调动部队,让德军误判苏军主力位置 。
7月,在这片广袤的东欧草原上,
德国军队和苏联军队投入了超过280万人和6000多辆坦克。
12日,当希特勒的坦克集群浩浩荡荡向苏军阵地推进时,
苏军5千多门火炮如万马奔腾一股脑向德军坦克群齐射。
霎时间,夜空被火光照亮,
大地在震颤中裂开,库尔斯克地狱之门就此开启,
下面咱们展开来细说。
库尔斯克会战:世界战史上最大坦克对战,德军装甲部队走向衰败。
随着库尔斯克战役打响,
数千辆坦克如同脱缰的野马,
在草原上狂奔,钢铁的咆哮震撼天地。
苏军的T-34坦克和KV-1重型坦克以它们出色的机动性和火力,
与德军的虎式、豹式坦克展开了殊死搏斗。
德军的虎式、豹式坦克,
以其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成为战场上的死神。
德军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可在2000米外击穿T-34,
黑豹坦克的倾斜装甲几乎免疫苏军普通炮弹。
苏军T-34以50公里时速突进至200米内开火,
利用数量优势淹没德军;
与此同时 苏军坦克机动迂回,
绕至德军坦克侧后方攻击且薄弱部位,
双方之间的战斗进入胶着状态,
相互咬住对方不给彼此喘息的机会。
苏军步坦协同,
以悍不畏死的姿态利用反坦克炮给予德军坦克致命打击。
随着战时的推进,
德军的”虎豹“机械渐渐露出颓势,
黑豹坦克:首战库尔斯克时,45%因机械故障瘫痪,
发动机过热、传动系统故障频发;
虎式坦克:重量达57吨,燃油消耗惊人,
许多坦克因缺油沦为固定炮台。
待到燃油耗尽,德军的装甲部队因缺油只能被迫丢弃。
燃油告急,弹药匮乏,德军装甲巨兽开始哀嚎,
昔日的辉煌逐渐褪色。
此消疲长之下 ,苏军逐渐占得主动权,与此同时,
2900架苏式战斗机掌握着局部制空权,
对准德军坦克纵队就是一波”死亡俯冲“,
而德军的斯图卡轰炸机则被压制在了后方机场形同摆设。
尽管他们的坦克在性能上占据优势,
但面对苏军如潮水般的反击,
数量上的劣势成为了无法弥补的短板。
德军士兵们英勇无畏,但在苏军强大的火力网下,
他们的装甲巨兽纷纷倒下,成为战场上的废铁。
经过43天的激烈战斗,
苏军以伤亡80万兵力,损失6000辆坦克,
5244门火炮,1700架飞机的代价,歼灭德军50万余人
摧毁坦克约1500辆,飞机1300架,
成功守住战线,赢得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牢牢的将制空权掌握在苏联的手中
此役之后,德军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就此走向衰败
之后,希特勒再未向苏联发起战略进攻。
德军装甲神话的破灭,不仅是军事的失败,
更是纳粹“技术至上”迷梦的彻底崩塌。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
大家看完有何想说的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