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嗅到危险信号, 坦言:中美既然无意开战,就应该优先解决台湾问题 ​

万视观察 2天前 阅读数 9 #推荐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3月28日,新加坡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在一场论坛上表示,中国和美国既然都宣示无意与对方开战,就应优先处理可能引发重大冲突的议题,如台湾问题。这将为两国以建设性方式应对贸易不平衡、保护主义等分歧奠定基础,两国也才能在全球公共事务问题上合作。他认为,若某个国家为了制定有利于自身的规则,或因为害怕被支配,而追求主导甚至霸权地位,那这样的做法本质上就是一场零和博弈。

美国货轮(资料图)

中美之间首先是台湾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台湾问题成了现代政治中的一个丸子,越揉越紧,争论不休。近年来,台湾的地位在国际局势中逐渐复杂,成为美国围魏救赵策略的一部分。美国的以台制华政策在冷战时期成了台湾的护身符,而现在,这个护身符似乎让台湾有些背负过重。美国国内的民生问题让特朗普不得不考虑自身利益,从而对台的态度显得有些心虚。可再看回来,随着解放军的壮大,台湾牌似乎也开始显得难以支撑。

美国得醒醒,别再做“以台制华”的美梦了,赶紧好好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吧。要是谁想搞分裂,那肯定会被中国狠狠反击。在台湾问题上耍花招,最后受伤的还是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大家应该抛弃那种“你赢我输”的零和思维,试着找找“既竞争又合作”的新路子。中国一直在敞开市场大门,美国也该明白,光靠限制技术是没用的——你看英伟达都专门出了个“特供版芯片”,这说明市场力量总会冲破那些政治障碍。咱们可以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这些领域建个“防火墙”,把竞争和合作分开来。

货轮(资料图)

其次是关税问题,美国以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由,将中国定义为“占便宜者”,却刻意回避其经济结构缺陷:高消费、低储蓄模式导致美国对全球多数国家存在逆差。以2023年数据为例,美国对全球商品贸易逆差达1.2万亿美元,中国占比不足30%。此外,美方绝口不提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如教育、金融、知识产权服务),单边渲染“吃亏论”,实为政治操弄。以半导体为例,中国曾是美国芯片最大市场,但2023年美对华出口额因管制政策暴跌47%。这种政策矛盾直接加剧了贸易失衡。

关税壁垒确实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压力,但也倒逼中国加快产业升级。2022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0.5%,集成电路产量增长33.3%。这正印证了"压力产生动力"的辩证法。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2022年,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贸易额达到12.95万亿元,同比增长7.5%。这展现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决心。

美韩士兵(资料图)

美国长期以来固守自我中心立场,忽视国际社会的呼声,始终沉浸于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的思维定式中。面对中国的合理诉求,美国政府置若罔闻,执意推行其单边主义政策。在此情况下,中国不得不采取明确而有力的回应,向美方传递一个清晰信号:中国绝非任人摆布的对象。如果美方执意采取强硬手段,中国必将以坚定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予以应对,让美方深刻认识到其行为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发动贸易战无助于缓解美国现有的经济困境,长远来看,此举只会加剧其面临的挑战。

历史告诉我们,作为世界大国,外部挑战非但没能阻碍中国发展,反而激发了我们奋进的意志。今天的中国,实力已经实现质的飞跃。只要国内局势保持平稳,沿着既定道路稳步前行,任何难题都将被我们逐一攻克。当前,美国正逐步调整其策略以适应中国的崛起。尽管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中国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逐渐接受了这一现实,并开始适应新的国际格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万视观察

万视观察

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