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把皇权三板斧都完全废掉的天子——曹丕
魏文帝曹丕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把皇权三板斧——宗室、外戚、宦官都完全废掉的天子,曹操如果看到了后世的历史,他第一个要做的事情,绝对是剪除曹丕的党羽、把曹丕废掉,第二件事才会是慢慢的把司马一族的势力给剪除。
在这个层面上,曹丕是一个比北周宣帝宇文赟还要神奇的天子,因为宇文赟至少没有彻底废掉近支宗室,还知道给宗室留着一定的实权,还知道外戚、宦官、寒人的平衡作用,只不过微操玩脱了,而曹氏,但凡司马炎恶毒一些,曹家都直接死无葬身之地。
换句话,司马氏好歹给了曹家一个体面,让曹操的后人世袭王爵富贵繁衍二百余年、还给了曹魏那些宗王公爵和官职,而造成曹魏灭亡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正是开国皇帝曹丕本人,正是他首创完全对三板斧的摒弃,导致曹氏皇权的孤弱和手中扑克的空前稀缺。
届时,只要曹氏天子或者皇权代行人、权力传承出问题,曹氏的大宗权力和整个家族的江山社稷、曹氏的富贵,就都完犊子了,可以说,曹魏,始亡于曹丕。
外戚方面,曹丕下达《禁母后与政诏》,禁止太后参与政事以及外戚辅政受爵,可以说从制度上彻底否定外戚权力的正当性,并以“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这类强制性措施警示后世外戚不得专权辅政,强调了诏令对后世的影响。
宦官方面,曹丕还下令严格限制宦官权力,终其曹魏一朝,宦官权力被严格限制,没有内廷制衡外臣,出了事皇帝可以说孤立无援,宦官其实是依附于皇权的一种产物,用的好可以平衡朝廷各方面势力,增强皇权,用不好了,祸国殃民。但是一旦没有这个工具皇帝有些时候容易失去协助,造成皇权旁落。
宗室方面,可以说曹丕时期近支宗室的待遇是非常不好的。
曹魏近支宗室不仅是完全没有任何实权和直接政治影响力的问题,而是说他们的人身自由、社会交际、对外沟通都被有司完全严密监视、控制甚至隔绝,基本上就是身份高贵的皇家囚徒。
在物质方面,一般来说历朝历代宗王的食邑应该都是在功臣的两倍以上的,但曹魏一些宗王的封户竟然比一些侯爵还少,因为曹丕对宗室整体的提防、打压态度,加上他们没有一点政治方面的直接影响力和反抗能力,有司对他们大致也是不太好的,不然,堂堂几千户食邑的宗王,怎么会”连遇瘠土,衣食不继“呢?
简单推测,就应该猜到,极大可能是遭到了有司的克扣和拖延供应租税,才导致宗王财政上的困窘。
于是,在魏文帝曹丕的打压下,一个曾经迸发出数十人文武全才宗室能臣的宗族在第二代、第三代就开始凋零衰落,到第四代时更是已经完全青黄不接。
晋武帝即位后,下令解除对诸曹诸刘(汉魏皇族)的禁锢,仅严密圈禁、监视曾经担任魏帝的陈留王曹奂和邵陵公曹芳。
于是,从曹丕登基开始便整整被自家老曹家的族长圈禁了45年(221-266年)的曹魏宗室,才终于在篡位者司马炎的开恩下,重获自由(付出的代价仅仅是降封公爵,甚至食邑也没怎么减少)、甚至有机会担任中高级官员、参与国家政治。
到东晋后幸存的曹魏宗室,包括陈留王在内,因为都已经不是直接的前朝天子近亲(曹魏几个真当过皇帝的天子此时大概率已经都绝嗣了,可能只有曹髦有后人),反而更加自由、不受限制了,此时的陈留王,甚至可以有自己支配管理的独立庄园和领地(晋成帝时曾经要求陈留王派手下仆役服徭役筑城修新宫),并可自由行动。
一个家族,在本家享有天下、手握皇权的时候处处受限、不得自由、境遇凄惨,结果反而是灭了他们家族的国家、篡夺了他们家族的皇位的司马氏上台,才挣脱魔爪、得以解放,真的不得不说,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
无论是宗亲、外戚还是宦官,皇帝们在选择时都权衡了各自的利弊,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的稳定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所以,曹魏尽管是三国中最早建立的政权,却也是皇帝最早失去权力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