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中国自行研制的轻型喷气战斗机

还是那些老照片 3天前 阅读数 49 #推荐

在60年代末,中国军方下达了命令,以制造一种轻型战斗机,一款比当时最新型战斗机更小、更轻、更灵活的战斗机,以用于短跑道上进行的行动。这来自越南战争的经验,即北越部队在伏击中使用短跑道起飞战斗机的做法 。

1969年,中国军方向两家中国航空企业发出了设计轻型战斗机的订单:沈阳飞机公司和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南昌项目的名称为J-12,研制工作始于1968年。设计团队在陆孝彭的带领下,仅用了1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详细设计、风洞测试并生产了三架原型机。歼-12采用机头进气方式,配备一台带加力燃烧室的WP-6B发动机,大后掠角的机翼为满足最高速度1.5马赫量身打造。试飞时,歼-12的最高速度达到了1.39马赫。

原型机的飞行测试始于1970年12月,一直持续到1977年。在测试期间,J-12进行了135次飞行,总飞行时间约为62小时。

J-12战斗机配备了一台非加力喷气发动机WP-6V,推力为4,050 kgf。战斗机的武器包括安装在机翼根部的两门枪:在右舷侧-一门23毫米的枪,在左侧-30毫米的一门。还有三个用于放置舷外武器的悬挂组件:带热导引器的UR,NAR和空中炸弹。使用光学瞄准镜和无线电测距仪进行瞄准。

歼-12的空重不到3.2吨,小巧的尺寸意味着没有为机载雷达留出必要的空间。机内燃料仅为1250千克,尽管可以安装一对副油箱,但最大航程只有1385千米。为了将重量维持在最低限度,从而提高性能和敏捷性,歼-12的机身结构采用了金属蜂窝结构和早期的复合材料。这些创新设计使得歼-12在机动性、速度、加速性能、升限和起降性能方面都超过了当时的歼-6。

然而,尽管歼-12具有诸多优点,但由于过于追求机体小、重量轻,导致其载弹量和航程有限,无法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最终,在经历135次试飞、61小时飞行时间之后,歼-12项目于1978年正式终止。尽管如此,歼-12的研制工作为中国实施全面独立自主地开发战斗机装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最后在90年代得到了回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还是那些老照片

还是那些老照片

好多的老照片老版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