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最新表态,承认对华关税过高,若达成协议就大幅削减关税!

小风谈史 1周前 (04-28) 阅读数 6 #推荐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对华贸易问题上释放出缓和信号。

他近期不仅公开呼吁与中国进行“友好”谈判,甚至透露出可能大规模削减其任内对华加征关税的意向。

特朗普对华态度大转变?

其实特朗普态度软化,恐怕不是心血来潮,眼下他面临的局面,用“内外交困”形容不算夸张,美国国内,反对他的声音越来越响,据称抗议活动遍及五十个州,规模不小。

过去一些支持他的力量也开始动摇,比如高等教育界,哈佛大学领头的一百五十多所高校就公开批评他干预教育事务“手伸太长”,更厉害的是,上千名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联署发表“反关税宣言”,这股压力,特朗普不能不掂量。

同时,外部环境也并不轻松,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本想胁迫各国就范,谁知应者寥寥,不少国家并不买账,连日本这样的老盟友也明确表示,在关税问题上不会唯美国马首是瞻。

越南总理范明政更是直言,与美国的谈判,不会耽误他们和其他伙伴发展关系,看来,特朗普的强硬策略在国际上碰了壁,反倒有些孤立了自己。

最关键的一击,来自中国,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中国针锋相对,也祭出了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这一招精准打到了特朗普的痛处,迫使他不得不将智能手机、电脑等大宗电子产品暂时移出加税清单。

这对一直标榜强硬的他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挫败,内外的压力叠加,特朗普或许是真想喘口气,找个台阶下,于是摆出“友好”姿态,试试谈判桌上能否另辟蹊径。

“友好”牌的背后

至于“大幅削减关税”的说法,听上去很美,但出自特朗普之口,大概率没那么简单,这位向来“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商人总统,很可能只是把减关税当作诱饵和筹码,想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换取中国的更大让步。

他的潜台词似乎是,想让我“友好”?可以,拿出诚意来,按我的条件谈。

说到底,中美这场摩擦远不止是关税那么简单,它背后是两国在技术、资源、地缘政治乃至全球经济秩序主导权等深层领域的全面较量。

关税不过是这场大博弈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特朗普摆出强硬姿态,既有在国内展示权威、巩固票仓的考量,也是向世界宣示美国谈判决心的手段,意图迫使中国履行更多贸易承诺,为美国商品和服务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然而,这种极限施压的策略真能一劳永逸吗?全球贸易体系是个相互依存、盘根错节的网络,并非简单的零和游戏。

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做法,短期内或许能制造些声势,但长远看,不仅要面对中国的坚韧,还要承受来自全球供应链和消费者的反作用力。

如今美国国内政治压力陡增,他此刻选择与中国“友好”对话,承诺减税,或许也有争取国内特定企业和行业支持,向选民释放积极信号的政治算计。

虚实难辨的“橄榄枝”

有意思的是,白宫发言人对外宣称与中国达成潜在协议“进展顺利”,可美国财长却在内部会议上坦言,双方尚未就关税问题进行实质谈判,且预言谈判将“异常艰难”。

这种自相矛盾的信号,不仅让外界更加看不清方向,也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内部在对华策略上的温差甚至裂痕。

特朗普抛出的“友好”姿态,究竟是真心求和,还是以退为进的谈判策略,目前还难下定论,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它不仅关乎两国利益,更牵动着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与未来。

世界各国都在屏息凝视这场角力的走向,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它们的互动模式——是合作还是对抗——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

双方若能通过谈判找到契合点,达成一份互利共赢的协议,无疑将为动荡的世界经济注入稳定剂,反之,若对抗持续升级,全球经济恐将承受更大冲击。

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释放的“友好”信号,并不意味着中美贸易战的终结,这更像是一场更复杂、更纵深的博弈进入了新阶段。

谈判桌上的交锋,恐怕只会更加激烈,双方都将运用全部的智慧、实力与决心,去争取于己有利的结果,这场较量的最终结局,仍充满变数。

信源:特朗普最新表态: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 2025-04-23 津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风谈史

小风谈史

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