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赵世炎家人吃剩菜被盯上,特务:只有共产党人才会严于律己
1925年,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员会宣告成立,赵世炎这位年轻领导者着手创办了青年干部培训项目,旨在向干部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写作技巧。
然而,那时国民党反动势力已暗中蠢动,每当培训班安排会议,赵世炎都需承担极高的风险。一次,赵世炎察觉到有特务尾随其后,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偏偏此时又恰逢会议召开之际,他心急如焚。
此刻,他注意到对面走来一个装扮与自己惊人相似的年轻人。待对方靠近,年轻人低声急促地说:“快进那边的餐馆躲起来,我来应对那些特工!”赵世炎一时没反应过来,随即意识到,这是区委机关的夏之栩,她女扮男装前来援助自己。
结果,得益于夏之栩的协助,赵世炎成功避开了危险。赵世炎心中不解,夏之栩究竟是如何得知他被人尾随的?经过询问,他得知,原来夏之栩因为李大钊经常称赞他,早已对他有了好感,故而十分留意他的动向,渐渐养成了默默守护的习惯。
了解事情经过后,赵世炎对稳重、真诚的夏之栩产生了好感。在共同追求革命理想的道路上,两人的关系日益深厚,并在那个冬季结为夫妻。
婚后,赵世炎持续投身于革命事业,而夏之栩则成为了他的重要帮手。每当需要秘密集会时,夏之栩会在门口执行任务,一边工作一边警戒,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她会立即通过约定的信号进行警示。
面对重重困境,他们迎来了两位新成员。然而,就在小儿子赵施格即将诞生之际,赵世炎却不幸在敌人的残忍手段下英勇就义。
1927年7月的某一天,天气恶劣,风雨大作,国民党警察依据一名叛变的中共江苏省委秘书提供的线索,闯入了赵世炎的住所。
赵世炎外出之际,家中仅留夏之栩与其母亲。敌人狡诈,将这对母女囚禁于室内,并安排人员在房间内严密监视。
夏之栩心急如焚,猛然间从窗棂间瞥见赵世炎匆匆归家。她拼尽全力,摆脱了敌人的桎梏,迅速将窗边花盆掷向窗外,意图以此警示丈夫。无奈雨势汹涌,赵世炎未能察觉到花盆坠地的声响,也未留意到这一异常,毫无警觉地踏入了家门。
赵世炎落入敌手后,历经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守原则,未曾屈服,这让企图从他口中获取情报的敌人深感失望。最终,敌人因愤怒至极,决定在上海枫林桥边对他下了毒手。
多年之后,赵世炎的亲属偶然间获知了一个信息。
起初,反动派对赵世炎仅是心存疑虑,因其对外宣称自己是商人身份。然而,当他们发现其家中藏有一张由银行开具的四万银元票据,而其家人却过着简朴生活,甚至食用剩饭时,便开始怀疑其为共产党成员。特务评论道:“唯有共产党人能如此严于自我要求。”随后,又有叛徒出面指证,国民党当局据此最终确认了赵世炎的真实身份。
赵世炎因展现出共产党人独特的自律品质而遭到逮捕,这对国民党而言,无疑构成了一种讽刺。
赵世炎离世数月之际,其二子赵施格诞生。随后,夏之栩携两子历经波折,抵达莫斯科。他们与其他革命者的子女一同,被安置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生活。
安排完两个孩子的相关事宜,夏之栩毅然决然地重返祖国,接续赵世炎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1939年,周恩来夫妇前往苏联,一是为了治疗疾病,二是探望在当地儿童院生活的中国儿童。他们了解到,赵世炎的两个孩子尚未拥有中文名称,于是周恩来亲自为他们取名为赵令超、赵施格,并将他们视为自己的子嗣。
然而,命运多舛,随后苏德战争骤然爆发。当时年仅十三岁的赵令超,不幸因感冒恶化转为肺炎,最终离世,留下赵施格独自在苏联继续生活。
1951年,赵施格顺利完成学业,自莫斯科冶金学院荣耀毕业。面对苏联提供的就业机遇,他并未心动,因为他对祖国的热爱超越了一切。于是,赵施格坚定地踏上了归途,搭乘飞机回到祖国,决心追随父亲的脚步,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建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