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动真格,美毫无办法,开始回收旧硬盘换稀土?
据央视新闻报道,前不久,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因中国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公司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生产受到影响。无独有偶,4月2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允许海底采矿,外媒称此举旨在加大对深海稀土矿物开采力度。一向在国际事务中强势的美国,如今却因稀土问题焦头烂额,甚至开始打起回收旧硬盘提取稀土的主意。
特朗普(资料图)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别看名字里有个“土”字,实则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制造、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智能手机的微小芯片,乃至先进战机的隐身涂层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制造等领域,稀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稀土,现代工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其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工业水平和国防安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稀土产业格局中,中国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稀土储量,更是在开采、提炼和加工等环节掌握着领先技术,构建了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数据显示,中国精炼稀土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9成以上 。而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措施,也成为影响全球稀土市场的关键因素。
2025年4月4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这一举措旨在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同时也对全球稀土供应链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作为全球科技和军事强国,对稀土的需求量巨大。然而,其自身在稀土产业发展上却存在着明显短板。美国虽然拥有一定的稀土矿储量,如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但在精炼技术方面严重依赖外部供应,特别是对中国的稀土供应有着较高依存度。有美国媒体爆料,F35战斗机上所使用的稀土中,有85%以上都来自于中国 。长期以来,美国企业为降低成本,将稀土精炼等环节外包,导致本土相关产业逐渐萎缩,技术和人才流失严重。当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才惊觉自身在稀土供应链上的脆弱性。
在政府层面,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允许海底采矿,试图从深海中获取稀土资源。但这一计划面临诸多难题,深海采矿技术复杂,成本高昂,且对环境影响巨大。从技术角度来看,美国在海底稀土矿采集、提纯等方面远落后于中国,短期内难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 。此外,国际社会对于深海采矿的环境影响存在诸多争议,相关监管规则也在逐步完善,这也为美国的海底采矿计划增添了不确定性。
美国还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试图构建“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此前,美国拉拢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盟友,试图组建“稀土联盟” 。但盟友之间各怀鬼胎,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投入、技术共享、利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该计划进展缓慢,最终不了了之。美国还将目光投向加拿大、格陵兰岛等地,这些地方虽有稀土资源,但开发难度同样不小,且从资源开发到实际产出,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额的资金投入。
企业层面,美国企业的应对举措更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微软等科技巨头启动了全球旧硬盘回收计划,试图从废弃硬盘中提取稀土元素 。要知道,单个硬盘中稀土含量极低,回收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即便回收全球的旧硬盘,也难以满足美国庞大的工业和军事需求。美国军工企业甚至开始拆解报废装备,希望从中获取稀土来解燃眉之急,但这无疑是杯水车薪,且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也反映出美国军工企业在稀土短缺面前的无奈。
特朗普(资料图)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表态,更是凸显了美国科技企业在这场稀土博弈中的困境。马斯克表示,由于无法获得来自中国的优质稀土,特斯拉公司原本准备量产“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计划暂时停止 。他正积极与中国协商,希望能获得稀土出口许可,并承诺确保稀土不用于军事用途。马斯克的公司在中国有大量投资,上海的超级工厂更是其全球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这也使得他在与中国沟通时具备一定优势。但这也只是个例,其他美国企业想要获得豁免,几乎是难上加难。
事实上,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困境,早在多年前就已埋下伏笔。过去,美国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本土稀土产业的发展,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其他领域。同时,稀土提炼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让美国政府在推动本土产业发展时有所顾虑。长期依赖进口的策略,使得美国在面对外部供应冲击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