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童小区碾压案一审宣判引争议 家属拟上诉并起诉车企

晨曦伴花 1周前 (03-29) 阅读数 39 #推荐

‍‌‌‌‌‍‌‌‌‍‌‌‌‍‌‌‌‍‌‌‌‌‌‌‍‌‌‌‌‌‌‍‌‌‌‍‌‌‌‍‌‌‌‌‌‍‌‌‌‌‍‌‌‌‌‍‌‌‌‌‌‌‍‌‌‌‌‌‍‌‌‌‌‌‌‍‌‌‌‌‌‍‌‌‌‍‌‌‌‌‍‌‌‌‌‍‌‌‌‍‌‌‌2024 年 4 月 5 日发生在成都双流某小区的交通惨剧,历经近一年的司法程序,于 2025 年 3 月 28 日迎来一审判决。25 岁的特斯拉车主张某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个月,但判决引发的争议远未平息。

监控视频还原了这场悲剧的完整经过:当日 14 时 43 分,张某在小区地面停车位上车后,未立即启动车辆。两分钟后,一名蹲在车位前方道路玩耍的 5 岁女童,被缓慢右转的特斯拉 Model3 卷入车底。行车记录仪显示,车辆启动瞬间女童恰处驾驶盲区,当张某察觉异常下车查看时,幼小的生命已无法挽回。

司法认定中,双流区法院着重强调了驾驶者的注意义务。判决书指出,张某在封闭小区内驾驶时,未充分观察周围环境,对蹲伏状态的儿童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尽管辩护律师周兆成提出 "车辆盲区超出正常预见范围" 的抗辩,但法院认为驾驶员应对特殊环境保持更高警惕。

这场诉讼的特殊性在于,被告方将矛头指向了车辆制造商。张某家属向媒体透露,除刑事上诉外,他们计划对特斯拉提起民事诉讼,质疑涉事车型的视野盲区设计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辩护律师团队更明确表态,若终审维持有罪判决,将依据《产品质量法》追究车企责任。

事故暴露的多重安全隐患同样值得深思。小区物业对非业主儿童的出入管理存在疏漏,涉事女童系独自进入小区;儿童监护责任的缺位也不容忽视,5 岁幼童在机动车道长时间停留却无人看护。这些因素交织形成的安全漏洞,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随着案件进入二审阶段,关于 "人车责任划分" 的争议持续发酵。汽车工程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对车辆视野盲区的强制标准尚存空白,这类诉讼或将推动行业技术规范完善。而法律界人士则强调,在技术缺陷举证困难的情况下,驾驶者的审慎义务仍是司法考量的核心。

这起案件给城市社区管理敲响警钟。在儿童活动区域规划、车辆通行限制、智能安防系统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建立更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只有当监护人、物业管理者、驾驶员和车企共同构筑起立体防护网,才能有效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晨曦伴花

晨曦伴花

一个人的逢场作戏,面对面的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