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能集团谋求ST新潮控制权遇波折,民营产业巨头探索“耐心资本”之路
今年2月,证监会召开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座谈会,上市公司要切实用好并购重组工具,抓住机遇注入优质资产、出清低效产能,实施兼并整合,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今年4月12日,新“国九条” 鼓励引导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
能源行业尤其需要”耐心资本“。能源行业具有周期波动的特征,同时当前随着新能源、新材料快速发展,能源行业正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产业资本需要”长线长投“,陪伴企业跨越周期,推动转型升级。
近期,汇能集团要约收购上市公司ST新潮(600777.SH)股权宣告终止。前者是实力民营能源巨头,后者拥有优质的美国页岩油油田资产。这本该是”1+12“的共赢,可惜却无果而终。
8月23日晚间,ST新潮公告汇能海投拟要约收购公司46%的股份。该收购备受关注,公开信息显示,汇能海投由国内能源巨头汇能集团100%持股。
然而,8月30日晚间,ST新潮又公告,由于股东汇能海投之前对于相关规则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本次要约收购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避免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经慎重研究,汇能海投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部分要约收购公司股票的相关工作。
本次收购,要约价格为3.1元/股,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31.28亿股,意味着汇能集团将豪掷近百亿,溢价近70%。看起来诚意十足,然而通过大手笔的收购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对汇能而言,本身就是全新挑战。这个过程中,还有种种”千条万绪“需要汇能集团学习、理顺。如果说此前都是按产业、实业逻辑做事,未来要加入资本逻辑。
汇能集团总经理郭建军表示,“汇能会本着长期、善意、专业的态度介入,不会选择以‘野蛮人’的方式入主。”
“汇能进入资本市场,本质是想进入行业。”郭建军称,”(企业发展)到了一定体量,就要迭代既往路径。一方面,A股公司披露透明,是一个很好的并购选秀池;另一方面,汇能现在的体量、人才、管理等,都具备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且我们经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形成了对特定产业的深刻理解。“
近期,汇能的一系列动作,体现其正谋求走到资本台前。
7月底,亚钾国际宣布二股东将易主。汇能集团将拿下国富投资持有的亚钾国际9.01%股份。
更早些时候,中国罕王7月初公告,拟出售澳大利亚金矿企业Primary Gold全部股份,买家也是汇能集团。
作为长期深耕能源行业地方大型民企,汇能集团突破现有瓶颈、走向资本市场或许是必由之路。
汇能集团成立于2001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已拥有70家分公司、子公司,旗下涵盖煤炭、电力、化工为主业,集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物流、金融、地产、路桥等产业。
最新信息显示,在2024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中,汇能集团以606.85亿元营收总额列百强榜单第三位,较上年增长110.41亿元,上升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营收增长,汇能集团纳税与吸纳就业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纳税额130.1亿元,已经位列内蒙古民企百强第一位,较上年增长10.2亿元,上升一位。吸纳就业人数10236人,位列第五位,上升两位。
这意味着,汇能集团在推动地区经济方面的作用是实打实的。如果汇能集团能借助资本市场,探索产融结合,从内蒙古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推广其成熟的产业模式,为其他地区的经济赋能,对各方而言,或许能实现多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