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真没有过约基奇这样的中锋吗?

拾叁号球馆 2周前 (04-08) 阅读数 183 #体育

欢迎回到拾叁号球馆。

截至今日,约基奇本季场均30分12.8篮板10.2助攻1.8抢断——这4项数据,都高居联盟前3。

用震古烁今来形容,怕是都不为过。

现役最顶级的持球威胁,非他莫属——身高体壮、脚步扎实,手感柔和、射术精湛,还有一手绝妙传球。

对很多球迷来说,约基奇大概算是重新定义了中锋这一角色。

但其实在他之前,NBA也出现过不少同样传控、组织能力极佳的大中锋。

比如比尔·沃顿,1977-1978赛季场均18.9分13.2篮板5助攻;

也比如小萨他爹老萨博尼斯——2米21的身高,却能像后卫一样使出背后传球;

也包括当年国王的双塔——迪瓦茨和韦伯,都是策应、传切技艺拉满的内线球星;

当然咯,也有张伯伦这样想刷个助攻王,就真能刷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早有先例,为何过去几十年里,策应中锋逐渐消失,反而是奥尼尔、奥拉朱旺们的“内线单打”成了主流?

首先,是规则与空间的限制:三分还不流行的时代,禁区过于拥挤,中锋们的传球空间更是极度被压缩;

所以后来的四大中锋们,其实个个都有一定策应能力,但也个个都是单打狂魔——2004年之前,NBA的规则就是更有利于顶尖单挑手的。

1999~2003这5年,总冠军被湖人、马刺瓜分,FMVP则分别是鲨鱼和邓肯——那是一个“得内线者得天下”的时代。

但2004年后,no-handcheck规则上台后,持球人的春天就来了。

纳什、詹姆斯、罗斯……都是在那之后,相继拿下MVP;韦德、帕克,也是在那之后成为了FMVP。

这时候的规则,就更有利于突分怪了——于是对内线球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倾向机动+空间,如KG、司机、波什、霍福德、格里芬等等。

再等到勇士掀起三分浪潮,彻底打开球场空间,中锋们的策应空间豁然开朗——约基奇、小萨、追梦、霍福德、申京……大伙都施展得开手脚了。

于是如今,约基奇才真堪称无解——他比前辈们多了3分能力,吨位上也足以压制现役大多数内线,还能摘下篮板后送出精准的跨场长传……

NBA如今的空间、节奏、规则,确实成就了约基奇;

而在他之前的那些前辈们,大概也会感叹自己早出生了不知多少个时代吧。

最后,想来个讨论——姚明如果生在今天,他有可能表现得比约基奇更好吗?

欢迎留言分享、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拾叁号球馆

拾叁号球馆

与NBA有关的,所有记忆、故事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