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去世8年后骨灰从八宝山迁出,这是为何
“将黄菊同志的骨灰迁出八宝山。”2015年11月,中央的一项决定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黄菊的骨灰竟然被迁离了八宝山,要知道八宝山作为革命公墓,承载了许多先烈的遗志。
而黄菊作为曾经的国务院副总理,并且是在职时劳累过度去世,这样为民众鞠躬尽瘁的副总理,自然让人心生敬佩,所以这也让一些人对中央的决定产生了一些疑问。
历史上安息在此地的先辈们,都是为中国发展做出大贡献的人,很少会出现迁离八宝山公墓的情况,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理由,很难让民众认可烈士死后还要被打扰的事实。
【从微末崛起的黄菊】
1938年9月28日,黄菊在上海出生,然而当时的时局却不允许其父母过早的为新生命诞生感到欢喜,相反,黄菊的父母一直担忧孩子会因为战火影响无法顺利成长。
最后,黄菊的父母下定了决心,带着刚出生不久的黄菊回了浙江老家,这里的环境比之上海要更加稳定,给黄菊提供了一个较为平稳的成长期。
而且,黄菊家里的条件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他的父母却十分重视教育,在其他学生中有不少人因为学费问题最后选择放弃,黄菊的父母东拼西凑的让他上了学。
黄菊知道父母不易,为了让他们知道没有白交学费,每天都十分努力,再加上黄菊本身的天赋并不算差,对课堂上的内容也能很好的理解。
而在学校举办辩论赛的时候,黄菊往往是一马当先,学校里的学生很少能在辩论赛中跟他去进行辩驳,但是黄菊却对此没什么感受,因为在黄菊的想法中,日寇还在侵扰百姓,这些辩论并没有用处。
新中国成立后,黄菊迫不及待的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希望能够为国家尽到自己的一份心力,这份期盼也使得他在学校更加努力,希望未来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1956年,黄菊被清华大学录取,在当时工业领域尚处发展阶段,很多村里人哪里听说过机械、电力等等的东西,不过黄菊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电机工程。
黄菊如同儿时一般想法,中国的发展要靠工业,其他都是空谈,中国受到侵扰的历程使得黄菊对国家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电机工程就成为了黄菊的首选。
1963年,黄菊前往当时的机械厂工作,虽然在车间里,黄菊的学历算是最高的,但是黄菊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并不是办公室,而是老师傅旁边。
黄菊比谁都要理解“实践大于空谈,想进步就得干实事”的意义,在进入机械厂之后就跟着老师傅学习实践技术,而学校学的理论知识也因为实践积累产生了更多火花。
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然后借由技术支撑,黄菊提出了我国第一台可控硅电炉的配电装置构想,最后这一装置被成功研发,作为我国电机制造里程碑的成就之一。
钢铁厂的工人也非常感谢黄菊,因为该装置大幅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得工作进程得到了简化处理并且速度也变快了。
不过,黄菊的研发之路可没有到此为止。在电炉上,黄菊还提出了众多构想,并且将其落到了实处,也没有辜负当时他自己立下的“投身工业发展,助力中国崛起”的誓言。
10多年的光阴一晃而过,黄菊也一直勤耕不辍,不断在新型技术领域发光发热,并且还将这个理念传递给了厂子里的其他人,这也令黄菊的工厂能够免受重组影响。
改革开放到来的时候,很多企业都要进行重组来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很多厂子因此陷入困境,有些面对新领域束手无策,有些面对技术检验出现差错。
可在黄菊影响下,他所在的工厂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就完成了重组重建,投身新技术和新领域,而这时候,上海市负责人看到了黄菊的贡献,认定他是个出色的人才。
为此,上海市负责人找到了黄菊,并将其送往国外学习企业管理,而从国外学成归来的黄菊,也对管理方面有了更多的理解,自然也做出了更多的成绩。
从国外归来的黄菊在性格上也没什么变化,回来后依然还是注重实际成果,直接开始对上海工厂进行革新。
【改革开放的先锋】
1980年5月,黄菊任职上海机械制造公司的副经理,由于工作出色,并且对工业发展起到了卓越的贡献,于是在1983年,黄菊成为了上海市常委的一员。
很多人难以相信,3年时间,从厂子里的工程师直接变成上海市常委,升迁的速度未免有些太快了,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黄菊的升迁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黄菊积极将新技术融入到工业当中,为中国工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这并不是一个机械制造厂的副经理能够做到的。
简而言之,那就是黄菊的能力是超出原有职位的,所以才需要去均衡他的职位,而且最主要的是,当时的中央对下面的干部选拔其实是存在针对性的。
中国历代都在强调年轻革命团体的重要性,当时也不例外,上海作为经济中心自然也要带头服从中央领导,所以在干部选拔上也是基于这些准则。
在负责人看来,40多岁的黄菊是教育程度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士,并且也在工厂重组的时候证明了自己的领导天赋,只是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培养。
所以上海市将其派往国外学习企业管理技术就是在有意识的培养黄菊。在他学成归来后,黄菊交出的革新答卷也让管理人十分满意,所以才能升迁的这么快。
对年轻干部的渴求是维持管理层活力的关键所在,一些老同志思维受限,往往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再加上年纪大了,记忆力和身体情况都出现一些问题。
所以中央的想法对于管理层精益求精是具备积极意义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年轻团体的涌现使得领导班子里改变了论资历的风气,变成了论实绩的氛围。
过去老旧观念的落幕使得改革开放工作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范围,达成更好的成果,上海市委此次吸收黄菊同志成为常委的举措也是受到了中央认可。
黄菊也一如既往,没有辜负信任,对安排的岗位工作尽心尽力,而黄菊仍旧是着重发展上海工业水平,使得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更加稳固。
1985年6月,黄菊因为出色的工作被任命为上海市市委副书记。这时候黄菊又分管其宣传工作,虽然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但是黄菊仍旧将文化传递开来,使得民众对其有了更多认同。
一年之后,黄菊再次升职,任职上海市常务副市长,这时他主抓经济改革,为上海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黄菊并没有只看一方面的情况。
因为当时上海还是靠工业推动经济比较多,所以黄菊一边加强了生产线,一边将上海企业进行革新,多方面的动作使得上海经济飞速发展。
1991年,黄菊接任上海市市长,黄菊这时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一直担心自己做不好工作。
万幸的是,黄菊调整心态也很快,在上海市做出了一番自己的事业。而当时上海的问题是因为工业开发导致民众住房不足,表面上虽然欣欣向荣,可实际问题很多。
如果民众的居住面积被无限压缩,那么上海发展的再好吸引不到人也就没什么大用了,所以黄菊苦思冥想,再加上多次前往香港学习经验,总算拿出了一个方案。
“我们不能局限思维,要走出上海,再去看上海。”抱有全局思维的黄菊很明显做到了他说的话,提出了土地批租的方案,开发了“浦东新区”。
“土地批租”的方案是黄菊和一众上海官员前往香港学习经验的时候想到的点子,这个方案可以用一个较快的速度获得前期的启动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上海的问题提早一天解决就会少积累一些风险,所以尽早开设工程是有积极意义的,再加上工程的开展可以凭借土地资源吸引到外资企业,再获得一笔资金收入。
【黄菊对家乡的眷恋】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之下,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正式进入腾飞时期,我们提一个很简单的数据对比,黄菊接任上海市长的时候,上海市的GDP为780亿,2000年,上海GDP为4700亿。
上海市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奇迹,并且在国际社会都引发震动。很多人都难以相信,为什么上海市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成现在的规模,答案其实就在黄菊市长一路成长历程中。
很明显,黄菊为了上海市的发展鞠躬尽瘁,并且也没有食言,真的做到了以工业发展推动中国进步,完成了年少时的梦想。
40年的工作历程带给黄菊更多的思考,对上海而言,也是一段踏上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以后上海能够保证自己的经济地位,黄菊认为物流不能放松。
上海作为港口城市,物流是上海必须要抓住的领域,然而,长江的淤泥却让港口物流运输产生了一些潜在风险,毕竟,沉积的泥沙会减少航行深度。
全世界的港口城市都面临航行深度的风险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立深水港,如果有深水港的存在,就代表这个城市可以承担更大的交易量。
所以,黄菊在将视线转到物流领域后,就开始频繁前往杭州湾,调查长江航道,因为黄菊本身学的就是工业,所以也是产生了一些思路,跟随这些思路,推动了深水港成型。
2005年,洋山港落成,上海发展步入新层次,原先货物吞吐排行世界第19的上海,在2022年的时候,占据了世界第一的名号,这种进步真的是堪称飞过去一般。
对比国内,上海市的货物吞吐更是占据了全国货运的四分之一,可想而知一个港口对上海、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么大。
而黄菊本人也是在洋山港落成之前就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证明了他能够战胜压力,取得出色的成就,中央由此也对他更加信任。
不过,天不遂人愿,就在我们觉得黄菊在新的岗位能够做出新成就的时候,他却突然病倒,2007年,黄菊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连续数天都精神萎靡。
躺在病床上的黄菊自己仿佛也有一定程度的预感,认为撑不过去这次,所以找人立下了遗嘱,死后捐赠遗体,给医学界做一些贡献。
而在黄菊同志的弥留之际,他还在念叨着上海的发展、洋山港的后续影响,希望自己能够回到家乡再去看看。2007年6月5日,黄菊同志离世,众多市民自发前来送行。
在黄菊被安葬在八宝山之后,他的妻子余慧文和家人多次商议这件事,认为自己的丈夫生前最惦记的就是家乡,并且也对不能和家人团聚多次表示无奈,心中肯定也会产生遗憾。
“奶奶,要不我们把祖父接回来吧。”黄菊孙子的一句话让余慧文沉默良久,随后做出了决定,将丈夫的骨灰迁离八宝山,回到他最惦记的地方去。
国家对黄菊同志家属的意愿表示理解,而嘉善作为黄菊的故乡,自然也对此十分重视,还为黄菊筹建了纪念馆。
“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黄菊同志对嘉善、对中国发展的贡献。”嘉善的负责人对黄菊此次的迁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家国的概念或许在此时也得到彰显。
家乡的眷恋、对国家的责任,在黄菊的一生中得到了体现,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其背后的故事,获得更多的启示。
[1]. “黄菊”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去世八年后,骨灰为何从八宝山迁出
[2]. 原上海市长黄菊, 过劳牺牲在任上, 去世八年后骨灰被迁出八宝山?
[3].黄菊离世8年后,骨灰迁出八宝山,原因让人震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