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网络主播就业“蓄水池”作用

中国劳动保障报 9个月前 (08-12) 阅读数 6 #推荐

7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增设“网络主播”为新职业。该职业是在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短视频直播生态领域孕育的新职业典型。

网络主播在微观层面可以更好地促进个人能力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在中观层面可有效支撑组织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在宏观层面能够更好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乃至引领新一轮技术变革。网络主播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的作用凸显,已成为新的就业“蓄水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网络主播具有就业带动作用,能创造就业机会、提升求职与招聘体验、提高部分群体就业质量,使得求职者“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网络主播有带货主播、带岗主播、助农主播等超过400多个种类。带货类主播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生产厂商,以主播为媒介,消费增长会撬动产能提升,会为制造工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岗类主播则以其高互动性、高时效性的特点,使企业和求职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以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彼此需求,提升招聘匹配效率。据了解,富士康、立讯、比亚迪等企业通过在快手平台直播招工,解决了制造类企业蓝领群体“7天内流失”的困境;助农类主播在帮助农民增加农产品销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就业质量。

二是网络主播带动直播间和上下游产业链诸多就业岗位,产生就业乘数效应。网络主播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直播人员,还勾连着背后的整个运营团队,涉及直播前策划、直播中控场、直播后分析等各个环节的诸多岗位。主播背后的运营团队,也有望被确定为新的职业(工种),并以其成为新职业(工种)为契机,产生乘数效应,进一步发挥新职业带动新就业创业的作用。

三是网络主播具有规模化、普惠化等特点,能满足重点就业群体从业需求。当下,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就业群体之一,“95后”已成为社会的主要从业人群。作为“互联网原住民”,“95后”在选择工作时更注重自身兴趣点和职业匹配度,职业要能更好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并具有长远发展的可能。而数字类新职业带来的就业机会,往往具有劳动者工作自主性较强、职业技能提升机会较多等特点,能较好地满足青年人从业需求。同时,年轻人对于数字技术的掌握程度、灵敏程度,也使得其在从事网络主播等数字类职业时具有天然优势,能满足数字类职业对于从业者的技能要求。以“网络主播”为代表的数字类职业和以“95后”为代表的重点就业群体实现了“双向奔赴”。

网络主播不仅能带动产生就业机会,还能助力提升求职效率、提高就业质量和满足感,其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体现在机会、过程、结果各个环节,已成为新的就业“蓄水池”。

(作者: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范巍 曹婕)

编辑丨颜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

中国劳动保障报社主办,人社部主管,提供人社新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