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失利,十四阿哥为何能在雍正朝幸存,还活到乾隆二十年?

趣说历史喵 1天前 阅读数 132 #推荐

在清朝康熙年间的 “九子夺嫡” 这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十四阿哥胤禵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与雍正帝胤禛的皇位之争,充满了戏剧性与复杂性。令人意外的是,胤禵在这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后,不仅没有被雍正帝杀害,还幸运地活到了乾隆二十年。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挖一下这段历史。

胤禵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生母为德妃乌雅氏。由于母亲的缘故,胤禵自幼便得到了康熙的宠爱,经常跟随康熙一同巡游四方。他聪明伶俐,才智过人,性格直率且为人豁达,与八阿哥胤禩交往密切,成为八爷党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太子胤礽被废后,胤禵也开始积极谋求储位,成为了胤禛在竞争储位过程中的强大对手。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康熙帝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加封大将军王,负责讨伐准噶尔部。胤禵出征时,康熙给予了他极高的规格,准许他使用正黄旗纛,依照王纛的样式,这几乎相当于皇帝亲征的规格,向世人表明了胤禵是代自己出征。胤禵也不负众望,总领清军在西北的一切军政要务,经过一系列精心部署和指挥,成功平定了西藏叛乱,威名远震。康熙还特意命人立碑纪念他的功绩。此时的胤禵,可以说是风头无两,成为了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然而,命运却在康熙六十一年发生了巨大转折。这一年,康熙帝驾崩,胤禛在年羹尧和隆科多两大重臣的辅助下继承皇位,改元雍正。而远在西北边塞征战的胤禵,就这样完美错过了皇位的最关键争夺阶段,也失去了本有可能属于他的皇位。得知康熙去世的消息后,胤禵无奈只得带领少数几名亲兵返回京城奔丧。失去军权的他,已然没有了与兄长胤禛争夺皇位的资本。

雍正帝即位后,对曾经的竞争对手展开了一系列打击行动。胤禵自然也未能幸免,他先是被剥夺了兵权,随后在雍正元年五月被加封为郡王,但这只是雍正帝的安抚手段,实际上他很快就被圈禁了起来,并在雍正三年被降为贝子。整个雍正一朝,胤禵都被严密监禁,失去了自由。但奇怪的是,雍正帝始终没有对胤禵痛下杀手,这是为什么呢?

从政治角度来看,雍正帝即位初期,政局尚未完全稳定,需要尽量避免过度杀戮皇室成员而引发更多的政治动荡。胤禵在朝中虽然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但此时他已经失去了兵权,对雍正帝的统治无法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而且,雍正帝如果贸然杀掉胤禵,可能会引起其他皇室成员和部分朝臣的不满,不利于他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从大局考虑,雍正帝选择了将胤禵圈禁,限制他的自由,而非直接处死。

再者,胤禵与雍正帝毕竟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们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在其中或许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在皇权面前,亲情往往显得有些脆弱,但血脉亲情终究还是难以完全割舍。雍正帝可能也考虑到母亲的感受,不忍心对自己的亲弟弟痛下杀手。另外,胤禵在被圈禁期间,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态度,而是选择了隐忍。他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反抗也无济于事,所以默默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这种低调的态度,也可能让雍正帝对他的杀意逐渐减少。

直到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乾隆帝继位,胤禵的命运才迎来了转机。乾隆帝为了缓和雍正时期严苛的政治环境,营造宽缓的政治气氛,开始解禁被雍正关押的宗亲大臣。胤禵作为皇叔,也被释放出来。此后,乾隆帝对胤禵不断加封,先后封他为辅国公、多罗贝勒、恂郡王,并让他担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等职务。不过,此时的胤禵已经年老,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的作为。他很少与外人往来,生活逐渐归于平静。

乾隆二十年,胤禵走完了他波澜起伏的一生,享年 68 岁。乾隆帝赐丧费一万两白银,并赐谥号 “勤”。回顾胤禵的一生,他曾在 “九子夺嫡” 中风光无限,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却又在雍正朝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圈禁,尝尽了人生的苦涩;好在乾隆朝时,他能够重获自由,安享晚年。他之所以能够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幸存下来并活到乾隆二十年,既有政治局势的因素,也与他自身的性格和选择息息相关。不得不说,胤禵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为我们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好啦,今天关于十四阿哥胤禵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啦。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别忘了点个赞,关注一下我哦,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等你来探索!愿点赞关注的您,生活顺心,财运亨通,干啥啥都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趣说历史喵

趣说历史喵

探寻历史中的趣味逸闻,让历史学习充满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