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没人在乎你活着

简宁心理 3天前 阅读数 0 #情感

你好呀~我是简宁。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心理学知识~

“我再也受不了了。”

这是16岁的菲比在结束自己生命前发出的最后一条短信。

菲比是一名从爱尔兰转学到美国的女孩。由于是“外来者”,她不被同学喜欢和接纳,经历校园欺凌长达三个多月,在社交媒体上遭到羞辱,在班级的合照也被人恶意把脸涂掉。

连续三个月的时间,菲比既受到了语言的攻击,也受到了身体的威胁。就算她的妈妈向学校报告了这件事情,都无济于事。

菲比很痛苦。

而真正压垮菲比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群学生开车跟踪她,朝她扔饮料罐,大喊侮辱性词汇,而她的前男友,竟也容忍了这样的行为,没有帮她一把。

当晚,菲比用姐姐送的圣诞礼物——一条围巾,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是《动机心理学》一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

你或许会问:为什么被排斥和欺凌的感觉如此痛苦?为什么菲比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继续忍受这样被孤立被欺凌的生活?

动机心理学提到,有时候,人们为了逃避自己所遭受的社会排斥, 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对菲比来说,她宁愿去死也不愿继续过一种没有归属感、不被周围人所接受的生活。

这无疑是场悲剧。

01 别人眼中的“矫情”,或许是他的身心都在痛

周末,你刷着朋友圈,突然发现好友们正在某餐厅欢聚,却没人通知你。

那一刻,你的心仿佛被刺了一下,比摔倒擦伤还疼……

心理学告诉我们,这不是矫情。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社交排斥(被孤立)在大脑中激活的区域,与身体疼痛所处的区域是一样的。

当我们遭受社会排斥时,大脑中的“前扣带皮层”会被激活——而这正是感知身体疼痛的区域。

也就是说,人们被排斥时所遭受的心理痛苦在大脑中的反应,与身体疼痛在大脑中的反应几乎相同。

这种疼痛在你的大脑中,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疼痛体验。

02归属需求,是刻在基因里的渴望

孤独症研究专家沃伦·琼斯曾提到,他见过很多人说他们没朋友,但他从未见过任何人不想有朋友。

作为人类,我们都有一种基本的“归属需求”——渴望被他人接纳,渴望感受到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

这种需求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上班需要与同事合作,下班回家与家人互动,周末与朋友聚会……

即使是最爱独处的人,也会在社交媒体上与远方的朋友联系。就连我们的梦境,也总是有人在其中。

在电影《荒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主角被困荒岛,与一个排球建立了“友谊”,他在球面上花了一张脸,并给它取名为“威尔逊”。

这个排球陪着他度过了一个个孤独的日子。后来,当他划着木筏逃离荒岛时,他失去了威尔逊,那一刻他绝望地哭了。

这情节并非好莱坞编造,而是基于真实幸存者的经历。

我们每个人都有归属需求,以至于在极端孤独时,我们宁愿把物品拟人化,也要创造一种联系。

03没有归属感,真的会si人

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哈佛医学院的研究结果。

研究得到的数据令人震惊:

- 长期孤独的死亡风险增加26%

- 孤独的老年人死亡率是非孤独者的2倍

- 孤独引发的健康风险相当于每天吸15支烟

感觉到孤独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产生自杀念头,甚至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等。

而归属感得到满足的人,不仅心理更健康,身体状况也更好。

他们更愿意锻炼身体,饮食更规律,甚至口腔卫生也更好。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没有互动和联系,我们就更容易生病,也更容易走向死亡。

045个小方法,提升你的归属感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归属感如此重要,那我们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归属感呢?

后面我们还会详细展开来说,这里先给你分享5个小方法哈:

1. 建立3-5人的小群聊

找有共同话题或者价值观的3-5人,建立一个小群聊,而不是加入几百人人的大群。

研究表明,亲密的小圈子比庞大的社交网络更能提供归属感。

如果经常在小群里互动,那效果更好哦。

2. “15分钟连结”练习

定期拿出15分钟,给一个重要的人打电话或发语音(不是文字聊天哦!)。

斯坦福大学研究证明,声音交流比文字交流产生的归属感高出35%。

3. 和爱的人拥抱

每天和爱的人拥抱,多抱一会儿(比如超过8秒),可能会让身体释放更多‘爱的荷尔蒙’——催产素,让你感觉更温暖、更亲密,从而提升归属感。

4. 陪伴原则

你知道吗?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锻炼,如果能找个伙伴一起,那效果会翻倍哦。

一项研究发现,与朋友一起锻炼的人,减掉的体重几乎是独自锻炼者的2倍。

5. 翻看照片、旧信件

当你真的抽不出时间和亲友联系的时候,不妨翻翻照片或者聊天记录、读读旧信件,这些回忆能帮助你暂时获得归属感哦。

写在最后

归属需求是人类本能的需求。

没有人应该像菲比那样,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

愿每个人都能被爱、被接纳,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简宁心理

简宁心理

用心理学解读人性,写暖心文字疗愈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