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官袁崇焕,假传圣旨斩杀手持尚方宝剑的一品官,毁掉大明未来
【前言】
在以前那个封建社会里,皇上那可是老大中的老大,毕竟他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说出来的话就是板上钉钉,没人敢不当真。就连老百姓接到皇上的诏书,也得立马跪下接旨。
如果有人胆敢冒充皇上的旨意,那可是要杀头的重罪。所以,打算这么做的人,心里头肯定得盘算盘算,自己的这条命够不够赔上几次。
尽管有那样的规矩管着,可总有些人豁出去也要私自传旨。明朝那会儿,有个二品大官叫袁崇焕,他因为胆大妄为,假传圣旨,结果把大明的前程给断送了。
袁崇焕那时候,借着那道圣旨,把个一品大员给处置了。他这么做,到底是图啥呢?难道他就不怕因此掉脑袋吗?话说回来,那个一品大官究竟是谁呀?
【一、初出茅庐】
这个大官儿,官居一品,名叫毛文龙。说起来,毛文龙和袁崇焕之间,是不是有啥梁子?不然的话,为啥袁崇焕会对他下手,把他给杀了呢?
毛文龙的老祖宗是山西那边的,可他自己是在杭州出生的。他爷爷毛玉山,以前在山西是卖官盐的,后来买卖越干越红火,干脆带着全家搬到了杭州。
毛文龙的爹毛伟,他没走老爹那条经商的路子,而是放下了生意,转身投入到了读书人的行列。他还花钱买了个监生的身份,后来娶了沈氏做老婆。
毛伟家和杭州的大家族沈氏结缘,沈家在杭州那可是大名鼎鼎,数一数二的大户。他们两家共同养育了四个孩子,但不幸的是,有一个孩子早年离世。剩下的三个儿子里,毛文龙是最大的一个。
毛文龙九岁那年,他们一家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发生了巨变。那一年,他的父亲毛伟因病离世,母亲沈氏当时也仅仅只有26岁。
后来,我们就带着孩子搬去我弟弟沈光祚那儿住了。沈光祚在杭州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是万历乙末年考中的进士,做过开封府推官等好几个大官呢。
后来,毛文龙去当兵,也得到了他舅舅的不少帮助,说沈光祚是毛文龙踏上仕途的领路人,也挺贴切。
毛文龙小时候就受到了来自母亲家族的书香气息熏陶,接受了正宗的儒家教导。他小时候特别爱学习,努力积累知识,就想着长大后能凭自己的本事干出一番大事业。
但毛文龙对四书五经没啥兴趣,他更爱研究兵法。这在明朝末年那个看重文人、轻视武将的时代,要是想靠兵法走上做官的路,那可真是难上加难,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啊。
要想获得点成绩或者名声,那肯定是难上加难。所以毛文龙在还没混出个名堂之前,他的婚事就一直被拖着。
毛文龙一直忙到三十多岁,好不容易当上了军官,这才琢磨着要成家立业。他算是那种先打拼事业,再考虑家庭的人。后来,他娶了张氏为妻。
张氏没法生孩子,所以他们在辽阳又娶了个小老婆叫文氏,文氏给他们生了个儿子,取名叫毛承斗。那时候正好是明朝末年,到处都在打仗,辽阳也被后金给占了,结果文氏在战乱里不幸丢了性命。
好在儿子毛承斗被救了出来,送去了杭州,由张氏来带。张氏对毛承斗特别好,就像对待亲生的一样,细心地抚养和照顾他。
后来,毛文龙去北京看他舅舅时,经沈光祚介绍,加入了宁远伯李成梁的部队。从那以后,他就踏上了在辽东的从军之路。
那时候,清军头头努尔哈赤老是在吞并周围的女真等部落,他的势力嗖嗖往上涨,给明王朝带来了大麻烦。毛文龙一看这架势,就开始仔细琢磨辽东的地势和敌人的情况,生怕有个啥意外。
【二、抗金有功但贪财】
九月份那年,毛文龙去参加了辽东的武科举考试,结果他一举考到了第六名的好成绩,真是挺出色的。因为这个成绩,他得到了官职,还被提拔成了千总。
后来,毛文龙又挑起了登莱巡抚的大梁。那时候,袁可立对毛文龙那是相当力挺,而毛文龙呢,也没辜负期望,在这一阶段收获了不少成果和夸奖。
袁可立力挺毛文龙后,毛文龙步步高升,但慢慢地他就骄傲起来,觉得自己功劳大得很。朝廷里的大臣们看他这样,心里头很是不爽。
关于毛文龙,大家的疑问渐渐多了起来,所以最近对他有不少批评的声音。毛文龙把控着东江,根据那时候的情况,他能对后金起到制衡作用。
他虽然勇猛过人,但在智谋方面确实差了点,特别是在管理军饷上,经常大手大脚,不懂得节省。另外,他还一个劲儿地招揽商人,甚至搞起了违禁品的买卖。
说是去援助朝鲜,但其实心里想的是溜达到边疆外面。平时没事的时候,他们就倒腾些人参、布匹来赚钱。可一旦打起仗来,这些人就躲得远远的,基本看不到他们立啥大功。
接着就有人站出来指责毛文龙滥用军费,胡乱杀掉俘虏,还有人提出建议,说要把毛文龙的部队解散,好好整顿下山海关和宁远的军队。
另外有个人早就对毛文龙不顺眼了,那就是袁崇焕。袁崇焕之前给皇上写过信,提议派个人去毛文龙那边,管管军队的粮草问题。
不过,毛文龙对文官盯着自己、限制自己的做法很不满,所以就写了奏章进行反驳。他还特意去找了袁崇焕,虽然袁崇焕表面上对毛文龙挺客气,但毛文龙作为武将,也没怎么客气地退让。
这让袁崇焕动了杀毛文龙的念头。到了崇祯二年,袁崇焕找了个阅兵的名头,打算去见毛文龙。毛文龙一听这消息,立马就安排人准备酒席招待他。
他俩老爱凑一块儿喝酒,一聊就聊到大半夜,啥心里话都往外掏。毛文龙压根儿没往深处想袁崇焕为啥来,一直到袁崇焕开口说要改军营的规矩,增设个管监督的官儿。
毛文龙这才明白过来,对袁崇焕的建议相当不乐意。袁崇焕见状,就试着用回家乡的想法来劝毛文龙。毛文龙却回道:“谁说我不想回家啊,可辽东的军事事务全在我这儿呢。得等这些事儿都摆平了,朝鲜变弱了,咱们好趁机攻打,把它占为己有。”
袁崇焕对毛文龙的答复感到非常恼火,两人都没能如愿以偿,这事儿让袁崇焕更加铁了心,非要除掉毛文龙不可。
【三、斩杀一品大官】
袁崇焕接着就叫上毛文龙,一块去看手下的将士们射箭。他们在山上搭好了休息的帐篷,参将谢尚政则亲自带着兵马,悄悄躲在帐篷外面埋伏着。
毛文龙抵达后,他的手下却被留在了门外。袁崇焕找了个自己要离开的借口,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毛文龙,就这样赢得了他的信赖。
接着,他们俩就一块去爬山了。可走着走着,袁崇焕突然问起毛文龙身边那些官员的姓,毛文龙就回答说:“都姓毛,是我的孙辈。”
袁崇焕笑着回“你们一直在海外辛苦奔波,每个月就拿那么点禄米,一斛而已,过得挺不容易的。我听到这些情况,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所以,请各位接受我的一拜。”
袁崇焕表达感谢时,其他人也都忙着磕头说谢谢。但紧接着,袁崇焕话锋一转,开始说起毛文龙干的几件违反命令的事儿,毛文龙一听,赶紧为自己辩解起来。
袁崇焕觉得毛文龙这就是在胡扯,立马脸色一沉,声音也大了起来,他让人动手摘掉毛文龙的帽子,解开袍带,直接把人给绑了。毛文龙拼死挣扎,但最后还是没能挣脱。
袁崇焕瞅准时机,把毛文龙治理军队时犯下的十二条大错给抖了出来,并且掏出尚方宝剑,直接把毛文龙给处决了。这十二条大罪啊,啥都有,比如偷偷昧下军饷,还有更严重的,跟后金那边勾结,简直就是叛国。
毛文龙的官职比袁崇焕高一级,他攻打山海关那会儿,把努尔哈赤打得损失惨重。他还成功说服了李永芳反叛,立下好多战功,这才一步步升官,最后成了一品大员,手里还拿着尚方宝剑呢。
袁崇焕不过是个二品官员,但他却能把一品大官给杀了。这咋回事呢?一方面,袁崇焕用了点小手段;另一方面,他胆大包天,竟敢假传皇帝的命令,给毛文龙安了个罪名。
说白了,他们俩就是站队不同,都听自己老大的。由此看来,袁崇焕给毛文龙安的那些罪名,纯属瞎扯。
【结语】
袁崇焕和毛文龙,他们俩都不能简单地说是忠臣或奸臣。毛文龙在抵抗金兵上确实立了功,但他也确实爱财。袁崇焕呢,因为毛文龙这贪财的毛病,一气之下就把他给杀了,手段还挺狠。可杀了毛文龙后,袁崇焕没收拾好烂摊子,结果他自己也被很多人指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