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讣告!曾让观众恨了30年的她走了,76岁演刘姥姥再度封神

星光小雷达 6天前 阅读数 4 #娱乐

2025年4月10日早上九点多,长春市殡仪馆门口排起了长队,不少头发花白的老人攥着电影海报来送叶琳瑯最后一程。有位拄拐杖的大爷抹着眼泪说:"当年看《铁道卫士》吓得睡不着觉,现在倒觉得她像自家奶奶。"这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这位93岁的老演员,用一辈子演活了两种人:让人恨得牙痒的"坏女人",和让人想搂着喊"姥姥"的暖心老太太。

要说叶琳瑯的演技有多绝,看她的脸就知道了。年轻时候长得不算漂亮,丹凤眼、薄嘴唇,偏偏被导演相中演特务。1957年电影《虎穴追踪》里,她演的女特务资丽萍,穿着素色旗袍在茶馆里泡茶,手指头敲桌子的节奏都是戏。观众都说:"她冲你笑的时候像春风,转眼掏枪的动作比北风还冷。"等到1960年拍《铁道卫士》,她套上粗布衣裳扮村妇,蹲在铁轨边上啃窝头的样子,连老农民都看不出破绽。最绝的是她设计的小动作——假装系鞋带时偷瞄巡逻队,拍完这场戏,现场工作人员都下意识往后退了两步。

别看她演坏人这么传神,私下里就是个普通东北大妞。有回记者问她演特务秘诀,她拍着大腿笑:"我这张脸扔人堆里找不着,演坏人反倒不招摇!"这话听着逗,细想真有道理。当年电影里女特务都爱画大红唇、烫大波浪,她偏要往土气里打扮。结果观众记了她半辈子,前两年还有人在菜市场认出她,扯着嗓子喊:"这不是王曼丽吗?当年就是你害得我爹天天检查门锁!"

改革开放后电影题材多了,她转眼就换了副面孔。1980年《小字辈》里演被公交车门夹住的胖大嫂,穿着花棉袄扑腾的样子,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可笑着笑着心里就发酸——这不就是每天挤公交的你我他吗?导演后来揭秘,这出戏是她自己加的。原来她天天坐公交观察,发现真有人被门夹住时,第一反应不是喊疼而是护住菜篮子。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还得数2008年的刘姥姥。当时李少红导演为新版《红楼梦》选角,76岁的叶琳瑯坐着轮椅来试镜。副导演心里打鼓:"这老太太能行吗?"结果她拐杖一扔,颤颤巍巍走了三步,眼珠子滴溜一转,活脱脱就是书里走出来的乡下老太太。后来剧组人都知道,叶老师每天凌晨四点就到片场,裹着军大衣背台词。有场吃茄鲞的戏,她愣是尝了八种茄子做法,最后跟道具师傅说:"别糟蹋好东西了,给我根黄瓜演得更带劲!"别看她在片场这么较真,回家就是个爱说爱笑的东北老太太。她老伴张辉演过《冰山上的来客》里的二班长,老两口在家对戏可有意思。有回儿子撞见老两口在厨房,一个举着锅铲演特务,一个拿着擀面杖扮解放军,案板上还摆着没包完的饺子。前年老伴先走了一步,她一个人推着轮椅回长春电影厂,跟老伙计们说:"我家那个二班长啊,在那边肯定又板着脸等我给他念台词呢。"

现在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叶琳瑯还是配音界的高手。五十年代给苏联电影《保尔·柯察金》配音,她愣是把俄语台词编成顺口溜,每天对着镜子练口型。有次录音到半夜,看守厂门的大爷听见厂房里有男人说话声,抄着棍子冲进来,结果看见她正给男角色配音,惊得直喊:"叶丫头你这嗓子神了!"

要说她这辈子最在乎什么,肯定不是奖杯奖状。前些年有人要给她办从艺70周年展览,她摆摆手说:"别整那些虚的,有空多放两场露天电影。"倒是观众记着她的好,去年有网友在旧货市场淘到她1962年的工作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王曼丽走路要外八字,显出土气""资丽萍喝茶要先吹三下,显得讲究"。本子边角还画着小人图,跟现在年轻人做的表情包似的。

这两天刷手机总能看到怀念她的视频,有段画面特别戳心。那是她最后参加的电影节,满头银发的老人坐在轮椅上,看着大银幕里自己22岁演的女特务,突然咧嘴一笑:"这丫头眼神挺凶啊!"台下观众又哭又笑,掌声响了足足三分钟。现在想想,叶琳瑯就像咱们身边那些手艺精湛的老匠人。裁缝能把碎布头拼成花棉袄,她能把小角色演成活生生的人。她总说:"别嫌戏份少,演好了就是独一份。"这话放在今天照样管用——多少人刷短视频光想当主角,却忘了能把15秒视频演精彩的才是真本事。

说来也怪,她演的明明是反派角色,如今大家想起来却觉得亲切。就像小时候最怕的数学老师,多年后想起她扔粉笔头的准头,反倒成了温暖的回忆。这可能就是好演员的魅力,能把人性演得复杂又真实。

今天路过长春电影厂的老楼,墙上"为人民服务"的红字还亮堂堂的。突然想起叶琳瑯当年说的:"演员就是给老百姓照镜子的人,镜子里照得出善恶美丑,才算是好镜子。"现在这面镜子虽然碎了,可那些光影里的悲欢离合,早就在我们心里生了根。

各位看官,您小时候被叶琳瑯演的女特务吓到过吗?或者有没有哪个老演员让您至今难忘?不妨在评论区唠唠,让这些好演员的故事传得更远些。对了,要是您家里还有当年的电影票根或者老照片,拍出来让大家开开眼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星光小雷达

星光小雷达

追踪每一颗星星的轨迹,带你走进明星的璀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