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模仿到被超越,曾经的单品神话该觉醒了!

引擎真探 1天前 阅读数 2 #汽车

2025年4月北京车展的镁光灯尚未完全熄灭,乘联会最新数据却给了理想汽车当头一棒:曾经以500万内最佳家用SUV横扫市场的理想L9,以3801辆月销跌至大型SUV第三,不仅被问界M9甩在身后,还被腾势N9DM(5018辆)强势超越。

这个曾定义细分市场的标杆车型,正经历着上市三年来最严峻的生存考验。

当冰箱彩电沙发的场景创新被对手全面复制并迭代,当用户定义产品的理念遭遇技术纵深+全产业链的降维打击,理想L9只能一退再退。

场景开创者

2022年6月水立方发布会,李想以家庭移动客厅重新定义豪华SUV时,或许未曾料到这套产品逻辑会在三年内成为行业公版方案。

理想L9凭借3105mm轴距、六座航空座椅、增程式无续航焦虑等差异化优势,迅速占领40-50万元市场空白,2023年单月最高销量达1.58万辆,让奔驰GLS、宝马X7等众豪华进口车型感到自行惭愧。

其2024年全年销量8.58万辆,贡献营收364亿元,占理想总营收的25.2%,更以单车利润5万元的高毛利,支撑了公司53.8%的净利润。

但商业世界的铁律是:一旦需求被验证,模仿者会以更快速度迭代。

李想在2025年访谈中透露的至少5家车企抄理想L9作业,因为当时理想L9的成功,在打造跟理想L9相同的产品。

在细分领域一众竞品当中,问界M9直接锚定豪华+智能,将华为鸿蒙座舱3.0与ADS4.0智驾系统植入相似尺寸车身,2024年累计交付超15万辆,连续11个月蝉联50万元级豪华车销冠,全年利润贡献75亿元;

腾势N9DM则以易三方技术平台实现圆规掉头智能蟹行等颠覆性操控,38.98万元起售价相比理想L9低近10万元,却标配后轮转向、双腔空悬等硬核配置,上市首周交付即突破1468台,4月交付量超5000辆。

更不要提还有领克900、问界M8、深蓝SO9等一众小弟正虎视眈眈盯着老大哥嘴里这块肥肉。

这种场景复制+参数超越的策略,迅速消解了L9的先发优势。当家庭场景从独家卖点变为行业标配,理想不得不面对被自己定义的赛道淘汰的悖论。

理想L9遭遇了什么?

在智能化核心战场,理想L9遭遇的是代差级超越。2025款车型虽升级至700TOPS算力的Thor-U芯片,却在实际体验中被问界M9的华为乾崑ADS4.0拉开差距,在城市复杂路口的决策准确率、应对加塞、环岛等场景的处理有不小差异。

更深刻的差距在于生态构建能力。当问界用户通过华为账号实现车机-手机-家居无缝流转,腾势N9DM车主用天神之眼B智驾系统自动泊车时,理想的场景创新仍停留在物理层面,让理想的用户定义产品显得流于表面。

供应链的外源依赖进一步放大技术短板。L9的增程式发动机来自东安动力,激光雷达依赖禾赛科技,芯片采购于英伟达,2024年因毫米波雷达芯片短缺导致的三次停产,暴露了关键部件受制于人的风险。

反观腾势N9DM,依托比亚迪全产业链优势,从刀片电池到IGBT芯片实现全自研,在芯片供应紧张期仍能保持稳定产能;问界M9则凭借华为14nm车规级芯片研发能力,在智能化硬件迭代中占据先机。

从尝鲜者到理性派的用户跃迁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人礼,正在重塑消费者决策逻辑和习惯。

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增换购用户占比达87%,这类用户的核心诉求从体验新鲜转向价值务实。

这些务实考量恰恰戳中L9的软肋。

尤其当问界、腾势提供终身质保和电池焕新服务时,理想的售后服务网络仍局限于一二线城市,三线以下用户售后服务覆盖仍是面临一大问题。

面对困局,理想的反击呈现双线作战特征。在产品端,纯电i8车型搭载250kWh麒麟电池和800V高压平台,支持5C超充技术,计划2025年7月上市,试图以1300km续航在纯电赛道另起炉灶;

在技术端,投入50亿元建立苏州智驾研发中心,挖角华为、百度核心算法团队,誓言2025年底实现城市智驾全场景覆盖。

5月8日上市的智能焕新版L9,更首次搭载双腔双阀魔毯空气悬架,并支持VLA大模型,试图通过硬件迭代挽回颓势。

早在去年李想在内部信中承认:错估了行业模仿速度,更低估了用户对技术纵深的需求。

对此理想与宁德时代共建的30GWh电池工厂即将投产,自研的XCU中央计算平台进入测试阶段;并且推出电池延保、智驾订阅等服务,试图将一次性购车转化为持续服务收入。

但转型注定艰难。2024年理想研发投入121亿元,仅为华为汽车业务的1/3,且纯电平台与增程技术的双线并行,导致资源分散。

关键矛盾在于理想靠规避技术风险的增程式打开市场,现在却要在高风险投入的智驾和三电领域补课,这种战略转身需要付出双倍代价。

当模式创新遇见技术纵深

理想L9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模式创新驱动转向技术纵深竞争的一个缩影。

早期新势力靠用户洞察和场景重构快速突围,但当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携技术储备和供应链优势入场,单点突破的壁垒必然崩塌。

问界M9的逆袭,证明了硬件+软件+生态的系统能力;腾势N9DM的崛起,验证了全产业链自研+规模化成本控制的传统制造业优势。

这场竞争的深层启示在于:汽车工业的本质,仍是技术、制造、服务的精密耦合。

理想开创的用户定义产品理念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持续的技术投入和体系支撑,再好的场景定义也会沦为模仿者的跳板。

有专家提出蔚小理三年内团灭,也许并不是一个玩笑。如今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理想L9的故事远未结束。

当冰箱彩电沙发的喧嚣退去,留下的是对产业本质的重新敬畏——在这个没有弯道超车的赛道上,唯有扎根核心技术、构建立体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智能化浪潮中站稳脚跟。

对于理想而言,这或许是一次痛苦的觉醒。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引擎真探

引擎真探

驷马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