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那个“范冰冰,但她也曾在聚光灯之外,被误解、被消耗——郑州大学教授范冰冰的人生纪实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1 / 引子:一场“乌龙,一场闹剧
“范冰冰获国际大奖!
这个标题像一颗投向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人们点进去,却发现主角不是那个红毯常客、镁光灯下的女明星,而是一位戴着眼镜、穿着实验服的高校教授。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冰冰,教授。她获得的是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项目支持,13.12万英镑的科研资助。
本该是一次低调的学术荣誉,却被标题党们玩成了一场流量游戏。当网友们哄笑着调侃“不是那个范冰冰啊,真正的范教授只在社交平台淡淡回了一句:
“加上‘郑州大学’四个字这么难吗?
她很不爽。这不爽,不是因为被误会,而是因为她的努力、她的名字,被当成了别人的影子。
02 / 她的名字,不是她的标签
范冰冰出生在河南开封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国企职工。她小时候并不觉得这个名字有多特别,直到高中时班里来了个“李宇春,她才第一次意识到:“同名的人,命运可以差这么远。
她成绩一直很好,尤其喜欢化学和物理。别人听到“范冰冰总是笑,她却习惯了。她说:“我从来没想改名。因为这是爸妈给的。
2002年,她考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专业。那时候,她的“同名者已经开始在娱乐圈崭露头角。每次新学期开学,点到“范冰冰这个名字,总会引来一阵哄笑。
“我就笑笑。成绩考好了,笑声也就小了。
03 / 实验室的光,比镁光灯更亮
毕业后,她选择留校读博,研究方向是高性能陶瓷材料。实验室、论文、仪器、数据,日复一日。她的朋友圈永远是显微镜下的晶体结构,或是最新的材料测试曲线。
她说:“科研嘛,寂寞是常态。
她最难的一年是在201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失败,项目经费被砍,团队一度解散。她一个人扛下了所有压力。
“那时候熬夜到凌晨三四点是常事,有时候真觉得不行了。可一想到学生们还在等,就告诉自己,再撑一下。
撑下来的那年冬天,她拿下了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04 / 一个误会,也是一面镜子
2024年3月3日,郑州大学官网低调发布了她获得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的消息。她没发朋友圈,也没通知媒体。
“科研成果不是炫耀用的。她这样认为。
直到4月,几个自媒体突然爆出“范冰冰获国际大奖的标题,瞬间刷屏。她的手机炸了,连初中同学都来问:“你转行当明星了?
“这个项目,是我十年努力来的。不是个‘项目’而已。
05 / 她的情感,也不该被忽略
范教授至今未婚。有人问她是不是太忙了,她笑说:“也不是没遇到人,只是他觉得我太拼。
她曾谈过一段长达六年的恋爱,对方是同行,但最后还是分开了。
“他觉得我把实验室当家了。我没否认。
她承认,自己是有点“轴。学生们说她像个“科研疯子,她却说:“我在实验室最安心。
她的父母也曾催婚,但后来看到她一个人也能过得好,也就不再说了。
“一个人也能照顾好自己,也能照顾好学生。挺好。
06 / 她现在,站在世界的门口
沃尔夫森奖学金,是英国皇家学会为全球科研人才设立的最高支持项目之一。全球每年只有极少数人能获得。
这个奖,不是娱乐圈的奖杯,但在科研圈,是通向世界的门票。
范冰冰如今带着一个20多人的团队,正在攻克一种新型绿色环保陶瓷材料,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
她依然每天早上7点进实验室,晚上10点才离开。
“有时候我也会想,换个名字,会不会少些麻烦。
但她又说:“可我也不会换。因为我也想让别人知道,‘范冰冰’这个名字,不只是那一个人。
07 / 金句:名字可以撞,命运不会
范冰冰不是明星范冰冰,但她的人生,同样值得被看到。
她不登红毯,不演电影,但她用一支笔、一台显微镜,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个名字曾让她困扰,也让她被误解。但她说:
“名字可以撞,命运不会。我走的,是自己的路。
她没有成为流量的奴隶,而是用冷静、专业和坚持,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掌声。
不是那个“范冰冰,但她,也值得所有的尊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