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碾压路机施工案例——煤矸石堆放地的冲击碾压
梅花碾压路机施工案例——煤矸石堆放地的冲击碾压
一、项目背景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因风化、自燃或雨水冲刷引发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某矿区因多年堆积形成了一座占地约20万平方米、高度达15米的煤矸石山,存在地基不稳定、扬尘污染及自燃隐患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施工方决定采用冲击碾压技术对煤矸石堆场地进行加固与稳定化处理。
梅花碾压路机
二、冲击碾压技术原理
冲击碾压是一种高效的地基处理技术,通过专用冲击压路机(如三边形或五边形冲击轮)对地面施加高频、高能量的冲击力。设备在行进过程中,冲击轮以周期性“夯实-抬升-冲击”的方式作用于地面,产生强烈的动态荷载。这种荷载可穿透表层松散材料,使煤矸石颗粒重新排列,孔隙率降低,密实度显著提高。相较于传统振动碾压,冲击碾压具有以下优势:
高效性:单次碾压影响深度可达1.5-2.5米,施工效率提升3-5倍;
经济性:减少分层回填和反复碾压次数,降低人工与机械成本;
环保性:抑制扬尘扩散,无需化学固化剂,避免二次污染。
三、施工流程与关键技术
场地预处理
梅花碾压路机
对煤矸石堆进行初步平整,清除大块杂物;
根据试验段数据确定最佳含水率(控制在8%-12%),必要时洒水增湿以提高压实效果。
设备选型与参数设置
选用25kJ三边形冲击压路机,冲击频率2.0-2.5次/秒,行驶速度10-15km/h;
根据煤矸石粒径分布(以0.5-50mm为主)调整冲击能量,确保有效破碎细颗粒并压实粗颗粒。
分层冲击碾压
按“由外向内、先低后高”的路径分3层施工,每层虚铺厚度1.2米;
每层冲击碾压20遍,通过“错轮碾压法”消除盲区;
梅花碾压路机
实时监测沉降量,确保差异沉降率小于3%。
质量检测与效果评估
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目标压实度≥93%;
通过静载试验验证地基承载力(要求≥150kPa);
红外热成像仪监测自燃风险区域,确认温度降至安全阈值以下。
四、施工效果与环保效益
梅花碾压路机
工程效果
压实度由初始的78%提升至95%,地基承载力提高至180kPa;
表层沉降量减少85%,坡体稳定性显著增强;
自燃隐患区域温度下降40℃,风险等级由“高危”转为“可控”。
环境与社会效益
扬尘浓度降低90%,周边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场地后续规划为生态公园,表层覆土后种植耐旱植物,实现土地复垦;
项目节约处理成本约30%,为同类矿区治理提供可复制范例。
梅花碾压路机
五、总结与展望
本次煤矸石堆场地冲击碾压施工案例证明,该技术不仅能高效解决松散堆积体的稳定性问题,还可兼顾生态修复与经济性需求。未来,随着智能化梅花碾压路机的推广(如加装GPS定位与压实度实时反馈系统),该技术有望在矿山修复、尾矿库治理及建筑垃圾回填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绿色施工”理念在固废资源化利用中的深度实践。
梅花碾压路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