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为什么是汉人帮助满人打败明朝?入主中原276年

学社书香 2天前 阅读数 15 #推荐

满清入关时,是汉人文官武将士大夫帮助女真族满人打败了明朝,统一中原王朝276年!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我的观点是非常正确!

有句话说得好,亲不亲阶级分。中国少数民族当政的封建时代,皇帝统治中原王朝大多时候依靠汉人的力量。比如:元朝初年,忽必烈不被草原上的蒙古贵族承认!当时几乎没有任何蒙古族人愿意帮他争夺大蒙古国汗位,到最后还是靠着他手底下的汉族军队北上征伐,才打败了支持阿里不哥草原势力,让忽必烈成为了蒙古大汗。

说一个扎心的事实“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些清朝早期犯下的累累罪行!其实大部分都是明朝降将汉臣干的。不是说满清善良,而是女真族满人太少,又是冷兵器时代!根本就不可能独自跨越长城驰骋中原,造那么多的孽。大家可以想一想,努尔哈赤女真族人口30万人,崇祯帝时期汉族人口1.2亿人。八旗军总共才多大点规模,兵力就那几万人,这点满人想横扫中原明朝简直是痴人说梦。

说白了,套路跟元朝忽必烈当年打南宋时一样,真正的主力进攻出谋划策的人,还是那些先后被拉拢收编的明军汉人军队!是从努尔哈赤时候起陆续被编入八旗,或者露营的大明降将、降军、士绅工农和汉人士大夫阶层。

当满清叫后金的时候起,皇太极就给俘虏的明军开出了一个明军无法拒绝的优惠条件:“只要你们肯归降,每人发一个老婆、一栋房子、一头毛驴、八只牛和几只羊、还有十几亩田地。”明朝末年,后金这些招抚明军士兵条件,足够填饱肚子过上小康生活。

并且满清按时发放军饷,以后战死沙场了家人还可以拿100两的银子当做抚恤金。仗打赢了,抢到的东西不用上交,都是你的。你想一想,崇祯末年那些穷苦出身连饭都吃不上的明军,在这种优惠的条件诱惑下,还能有几个人会因为热爱大明而宁死不屈呢?放在明朝,恐怕做梦都不敢想有等美事。

所以,清军南下的时候杀人越货,抢夺汉族百姓最积极的就是这些明朝降军。因为,明军人数最多也知道贫穷的可怕。

明朝时期重文轻武,明军的待遇和地位非常低,不仅要被文官和锦衣卫骑在头上随意发骂!军饷抠扣连饷银都不能按时发放,更别说工资了!穿不暖、连饭都吃不饱。

到了清军入关,范文程和洪承畴出谋划策,明朝守边明军反而成了重点拉拢的对象。不管是加入八旗、还是收编为露营、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大幅度的提高了。这还是一个世袭的铁饭碗,让子孙后代都能跟着满清成为上等阶层。

这种有益的阶级分化,自然就让普通明军士兵忘了民族大义!反而站队到了满清统治者相同的立场上了。

1618年至1644年降臣奠定清朝的根基,明朝关外辽东旧将军事投诚先锋。

李永芳:1618年抚顺之战降清,为明朝首位降清边将。获授三等总兵官,娶贝勒阿巴泰女。组建汉军旗雏形,参与萨尔浒、沈阳等战役。

孔有德:1631年吴桥兵变叛明,率火器部队万人降后金。带来红夷大炮30门及铸造技术,组建"天佑军"。1636年攻朝鲜,1644年随多尔衮入关。

文臣幕僚先驱范文程:1618年主动投奔努尔哈赤。制定崇德会典,确立六部制雏形。策划《劝降书》瓦解明军士气!入关决策:1644年力主多尔衮急趋山海关。

文臣学者宁完我:主持翻译《洪武宝训》建立文馆制度,1636年建议仿明制设六部,推动政权封建化。

1644年至1645年入关抉择者,山海关集团地缘政治操盘手。

吴三桂献出山海关:1644年引清军入关,联合清军击败李自成。所部4万关宁军成为入关先锋,受封平西王为三藩之乱埋下伏笔。

洪承畴松山降清:1642年兵败被俘经半年劝降归顺。1645年制定"不剃发易服"过渡政策,后来被多尔衮废除。招降南明官员380余人,包括钱谦益等东林领袖。提出"以汉制汉"方针,奠定清朝百年国策。

孙之獬山东淄博人主动剃发:1645年率先剃发易服推动"剃发令"。政治投机任礼部侍郎期间,镇压山东反清起义。

1645年至1662年平定南明小政权:战争执行者降将集团南方战场主力。

李成栋《嘉定三屠》:1645年率部屠杀抗清民众反复无常1648年在广东又反清,兵败被杀。

田雄劫持弘光政权:1645年俘南明弘光帝献清。江浙镇压平定金华朱大典起义,屠杀义军三万人。

钱谦益东林党领袖降清:瓦解江南士林抵抗意志,暗中又资助郑成功反清。

这些人都是清军入关,效忠满清的汉人士大夫文臣武将。你说清军入关,是汉人帮助女真族满人打败明朝入主中原!这句话有错吗?绝对没有错!

于是乎,一个新的阶级便诞生了那就是汉军八旗。汉八旗自然要维护自身的权益,给满清卖命入主中原!拥护满清皇帝带来的利益,而不是备受压迫和侵害的昔日同胞。

这就是为什么《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日落西山!满清明明已经摇摇欲坠了,道光皇帝准备回东北老家了!尤其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几乎给了满清致命的一击。

就是就在这关键时刻被满清压迫200年的汉人,却没有成功顺势揭竿而起赶走这些异族统治者。还是效忠满清的汉人士大夫汉臣站了出来镇压《太平天国》,殚精竭虑想方设法的要保住满人的江山。

《湘军兵志》中所言:"自1851年太平天国摧毁了旧秩序,可汉族湘军、淮军、楚军、强力镇压太平军又给满清续命60年。"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朝用的方法和清军入关、平定南明政权一样,清廷还是依赖汉人文臣武将以汉制汉。组建地方武装:湘军、淮军、楚军、成为平定太平军的核心力量。

镇压太平天国湘军集团:曾国藩湘军创始人。创建湘军12万人,实行"营官自募"制度。1854年湘潭之战首胜,歼灭太平军2万1861年攻克安庆,缴获太平军粮仓存米30万石。1854年创建水陆师(战船240艘/陆军13营)镇压太平军。

胡林翼:1855年任湖北巡抚,建立武昌粮台保障湘军后勤。提出"平吴四策",奠定夺取安庆的作战计划。首创"厘金"制度,1853年扬州仙女庙设卡,为湘军提供年均400万两军费。

曾国荃:统领吉字营,1861年主攻安庆、1864年攻破天京。破城手段在天京实施焦土战术,挖掘地道爆破城墙30余处。劫掠天京财富估值1800万两白银,引发"湘军暴富"的现象。

镇压太平天国淮军集团:李鸿章淮军创始人。1862年率6500名淮勇驰援上海,装备洋枪比例达70%。

1862年《虹桥之战》首次使用开花炮弹。1862年组建淮军6.5万人,引入洋枪队常胜军。

1863年,苏南战场攻克苏州歼灭太平军4万。年截留上海关税300万两充作军费,苏州杀降事件反映其现实主义政治风格。

1870年,装备后膛枪比例达90%。

刘铭传:铭字营主将。1862年《七宝街之战》首用开花炮、镇压太平军。

1864年常州之战破陈坤书部,歼敌2.3万太平军。组建特种作战"铭字营"攻坚队,参与常州、嘉兴战役。

1863年,率先装备英国阿姆斯特朗后膛炮。

镇压太平天国楚军集团:左宗棠楚军创始人。组建5000楚军,采用"老湘营"传统编制。

1860年又组建楚军4万人,独创"车营"战术。

1862年,浙江战场克复杭州,歼灭侍王李世贤部。

发明"滚营法"对抗太平军流动战术,战后留用法国军官日意格组建福州船政局。

蒋益澧:浙江布政使任内重建杭州城防体系,引入英国教官训练洋枪队3000人。

沈葆桢:1861年江西战场守广信府,创造"七日血战"守城范例。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效忠满清的汉人士大夫文臣武将,他们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汉人帮助女真族满人镇压太平军,稳定清朝统治276年!这句话有错吗?

我有一个疑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又割地又赔款。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付自己人这么卖力!怎么不集中精力应对洋人西方列强、不征伐沙俄收复失地?

人从来都不是按照族群分化的,人一直都是按阶级划分的。比如:在清朝晚期,或许你觉得自己和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这些汉人地主精英是同族,应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从满清入关、平定南明政权、再到镇压太平天国、都是清廷利用汉人打汉人。

在效忠清朝汉臣士大夫的眼里,普通老百姓并不是自己的同族同胞,只不过是他们从满人那里获得利益而已。

而住在紫禁城里的爱新觉罗家族和叶赫那拉氏家族,跟他们才是一伙的。这个世界的本质区别是共同利益人对于阶级的忠诚,要远远要比对于民族的忠诚牢固得多。

评论列表
  •   用户10xxx57  发布于 2025-03-31 23:39:12  回复该评论
    这些汉奸.应该是要灭九族…投降,出卖国家的利益.杀自己汉族同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学社书香

学社书香

丨小说丨影视丨历史丨解读丨关注丨博主丨追剧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