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寻金陵文化基因?南大教授沈卫威到访南林开讲金陵交通与城市人文记忆
如何探寻金陵文化基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龙蟠路、虎踞路、玄武湖等城市符号有哪些关联……近日,由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流动的文脉:金陵交通与城市人文记忆》学术报告活动举行,特邀南京大学中文系沈卫威教授作精彩报告。

沈卫威以“文脉”与“记忆”两大关键词,拉开本次学术讲座的序幕。他以脉搏作为比喻,结合南京地域特色,深入浅出阐释“文脉”内涵,继而聚焦南京人文记忆,点明“天人合一”的四种形态,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龙蟠路、虎踞路、玄武湖等城市符号巧妙关联。同时沈卫威教授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为轴,向同学们讲解四个方位所对应的文化符号,东对应着帝陵文化——明孝陵与中山陵,南对应着红色文化——雨花台,西对应着爱国文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北对应着西学文化——江南水师学堂。在讲解过程中,搭配梧桐大道、紫金山等今昔对比影像,为听众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

谈及南京生态文脉,沈卫威讲述以香樟、梧桐、广玉兰、水杉为代表的南京四大名树,以生动案例串联城市记忆。接着话题转向南京这座城市的交通维度,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下关码头的发展历程,也点明其正是朱自清《背影》中的叙事场景。此外,还解读了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特色文化符号的深层意蕴。
整场报告中,沈卫威教授与师生频繁互动,搭建起交通与人文交融的研讨平台,为师生探寻金陵文化基因提供新视角。
通讯员 沈希文 尹申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王丽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