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纠纷引冲突,一句“我是司法局的”为何激起千层浪?
“路怒猛于虎”,这句俗语在山西高平市的一场行车纠纷中再次应验。2025年3月28日下午5点半,长平西街的交通晚高峰尚未褪去,一名男子驾车由东向西行驶时,与一名从府东路拐入的女司机狭路相逢。两车虽未发生碰撞,但短暂的“对峙”却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日的骂战,更牵出一句引发全网热议的“我是司法局的”——这句话不仅让当事人心有余悸,也让公众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打上问号。
据男子回忆,当时他主动倒车避让,但对方车辆未动,他选择绕行离开。本以为只是日常行车的小摩擦,没想到当晚6点半,朋友发来截图:女司机竟在朋友圈公开辱骂他。更令他震惊的是,对方随后通过社交平台“追骂”至私信,言辞激烈,甚至威胁道:“我是局里头的,遇事不怕事”“你外地来的,靠网上讨饭……”。不堪其扰的男子选择报警,但派出所内的场景更让他寒心——女司机不仅拒绝道歉,还亮明身份称“我是司法局的”,并追问其家庭背景,扬言“让他起诉”。
高平市司法局次日凌晨紧急通报,确认涉事女子确系该局职工,已对其停职,并承诺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然而,官方“高效”处置的背后,公众的质疑并未平息:若普通人遭遇类似威胁,是否也能如此迅速得到公正?
事件中,男子的遭遇引发了许多“异乡人”的共鸣。他自述2023年来高平创业,本想在此安居乐业,却因一场纠纷陷入恐慌:“她说自己是司法局的,我怕影响以后的生活,现在都不敢出门。” 这种对“权力威慑”的担忧,折射出公众对某些公职人员特权思维的深恶痛绝。而司法局值班人员的回应——“其实就是个小事故,双方都不冷静”——更被网友批评为“和稀泥”,未能正视问题的核心:公职人员的言行是否配得上其身份?
截至3月30日,女司机已被停职,公安机关正进一步调查辱骂行为是否违法。但这场风波留给社会的思考远未结束:当“我是某某局的”成为冲突中的“护身符”,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形象,更是整个公职群体的公信力。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若不能以更高标准约束自身,类似的闹剧恐难绝迹。
如今,男子的社交账号已清空内容,女司机的朋友圈截图却在网络疯传。这场始于行车的纠纷,最终演变成一堂生动的“职业道德课”。它提醒我们:方向盘握在手中,更应握紧心中的分寸;身份是责任,而非特权。正如网友所言:“法律面前没有‘局里人’,只有守法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