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望仙谷五一客流激增:游客凌晨苦等接驳车,景区紧急应对引关注

熊连松 4天前 阅读数 17 #推荐

2025年5月2日凌晨,江西望仙谷景区外,数百名游客在寒风中焦灼等待接驳车。有游客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从深夜11点至凌晨,接驳车迟迟未至,现场一度出现混乱。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舆论热议,将景区五一假期客流管理问题推至风口浪尖。

作为近年来江西文旅的“网红”景区,望仙谷凭借悬崖民宿、仙侠夜景等特色项目吸引大量游客。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望仙谷景区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线上预约门票早早售罄。然而,客流激增导致景区内交通运力严重不足。

据游客反映,5月2日晚间,景区停车场至游客中心的接驳车出现长时间延误。有游客表示:“等了两个多小时,接驳车被堵在路上进不来。”景区工作人员解释称,因景区周边道路拥堵,接驳车运行时间被迫延长,但“正常道路畅通时约10分钟一趟,堵车时难以保证准时”。

事件中,游客的焦灼情绪与景区的应对措施形成鲜明对比。部分游客因长时间等待选择步行下山,但景区山路崎岖、夜间无照明,存在安全隐患。一名游客在社交平台写道:“凌晨的山路漆黑一片,带着老人孩子根本不敢走。”

面对舆论压力,望仙谷景区于5月3日紧急回应:

限流措施:景区门票需提前网上预约,5月3日至4日门票已售罄,仅可购买5月5日门票;

运力升级:接驳车数量从日常20辆增至40辆,运行时间延长至凌晨,并根据客流动态调整班次;

交通疏导:联合交警部门在景区周边设置临时停车区域12处,提供免费接驳车换乘点,引导游客分散停车。

尽管如此,仍有游客质疑:“为何未提前预判客流高峰?限流措施是否执行到位?”

望仙谷的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推广,一批“网红”景区迅速崛起,但配套服务未能同步升级。以望仙谷为例,景区虽在周边乡镇设置3600余个临时停车位,但接驳车数量与运行效率未与客流匹配,导致“停车容易、进山难”。

此外,景区与属地政府的协同机制也需完善。五一期间,上饶市虽加密高铁枢纽至景区的直达班线,但望仙谷作为偏远景区,仍依赖单一接驳车系统,缺乏应急预案。一名文旅行业专家指出:“网红景区需建立‘熔断机制’,当客流超过承载能力时,应果断暂停售票,而非事后补救。”

此次事件为景区管理敲响警钟。望仙谷若想实现“网红”到“长红”的转型,需在三方面发力:

智慧化管理:引入大数据预测客流,动态调整门票投放量,避免“一票难求”与“人满为患”并存;

多元化交通:增设景区内电瓶车、缆车等交通工具,分散接驳车压力;

人性化服务:在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区域增设临时休息区、充电设施,并提供延迟退房、行李寄存等增值服务。

事实上,江西其他景区已做出探索。例如,三清山景区在五一期间启用潮汐车道,根据车流方向调整车道,通行效率提升30%;婺源篁岭村通过“智慧民宿+”系统,实时更新房源信息,避免游客“无房可住”。

望仙谷的“接驳车风波”,折射出文旅产业高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当“打卡式旅游”成为主流,游客对体验感的要求愈发严苛。景区若想在竞争中胜出,不仅需要“流量密码”,更需以精细化服务赢得口碑。正如一位游客所言:“我们不怕人多,怕的是人多时无人问津。”

未来,望仙谷能否将此次危机转化为改进契机,或将成为衡量其能否从“网红”蜕变为“经典”的关键。而这场深夜滞留事件,也为所有文旅从业者提供了警示:在追求“出圈”的同时,切莫忽视“留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熊连松

熊连松

一位记录美好生活,分享生活的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