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那个因掏鸟窝获10年半大刑的大学生,现如今怎么样了?

诗意橘子子 1个月前 (03-18) 阅读数 6 #社会

“掏鸟窝”这件在很多人童年记忆里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就在2014年,河南大学生闫啸天就因为“掏鸟窝”,被判处十年半有期徒刑!

一时间舆论炸开了锅,网友纷纷质疑:判决是否过重,法律是否过于严苛,然而,随着案件细节的披露,真相却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一堂代价高昂的法律课

闫啸天,一个来自河南新乡辉县的普通农村孩子,当时的闫啸天刚刚步入大学的校门准备开启新生活的时候,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2014年夏天,闫啸天回到家乡过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村子附近的树林里有很多鸟窝,其中不乏一些稀有品种。

听说这些鸟在市场上价格不菲,闫啸天便动了“歪心思”,他找到好友,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在附近的树林里寻找目标,没多久,他们就发现了一个燕隼的鸟窝,凭借着以往的经验,他们成功地捕获了窝里的幼鸟。

尝到甜头的闫啸天和王亚军并没有就此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开始在网上发布出售信息,短短几天时间,他们就卖出了10只燕隼,获利1230元。

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闫啸天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的红线。

由于闫啸天不懂得当中的门道,所以二人得行为非常猖狂,这也导致二人抓鸟的事情很快败露,当地森林公安局通过网络监管发现了他们的违法行为,并迅速展开调查,在掌握了充足的证据后,警方将闫啸天和王亚军抓捕归案。

看到警察到访,而且目标还直指自己,闫啸天一下子就傻眼了,当时的他可能还不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事。

经审讯,闫啸天和同伴王亚军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最终,闫啸天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半,王亚军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很多人觉得量刑过重,难以理解:不就是掏了几个鸟窝吗,怎么就判了十年?

“十年”这个词,意味着一个人的青春年华将在冰冷的监狱中度过,对于一个刚满20岁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惩罚是否过于残酷?

然而,法律是严肃的,不容践踏,在“掏鸟窝”这个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是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漠视和对法律的挑战。

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闫啸天捕猎和售卖的燕隼,正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物种,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个案件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一部分网友认为,一名农村的小伙子,就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最后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实在是有点可惜。

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闫啸天为了追求利益,不听网友劝阻,只是自食恶果而已。

法律意识对于闫啸天的遭遇,他的父亲自然是反应最大的,他坚持认为儿子只是错杀了几只鸟,就被判了十年,这太不公平了。

法律有时就是冷漠的,可能闫啸天真的不是故意触犯法律的,然而世上并没有后悔药可以吃,闫啸天还是需要补偿自己犯下的过错。

距离闫啸天案已经过去了近十年的时间,他也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获得了减刑,提前两年出狱。

出狱后的闫啸天,并没有选择逃避,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并积极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活动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警示他人,呼吁大家珍惜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如今,闫啸天已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他开通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向大家展现自己在监狱中学到的东西。

也希望闫啸天可以好好记住这个血的教训,也希望他可以好好生活,不要被以前的经历所困住。

这个案件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闫啸天案的判决结果,虽然在当时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也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提高了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度,也让更多人开始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信息来源

[1].官方媒体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大学生掏鸟案”当事人出狱,读懂案情也是普法》2023.05.31

[2].百度百科

[3].官方媒体央视网《调查:“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引争议》2015.12.03

[4].官方媒体央视网《“河南大学生掏鸟案”当事人父亲自首称:向办案人员行贿》2016.05.11

[5].官方媒体成都商报《获刑10年“大学生掏鸟案”回访:闫啸天本月底刑满释放 另一当事人去年8月已出狱》2023.05.15

[6].官方媒体央视网《【大学生“掏鸟案”何以没完没了?】家属自首称行贿 剧情不断反转》2016.07.26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诗意橘子子

诗意橘子子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