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警卫员,1955年授少校军衔,离休后省下来的钱捐给老家
【前言:】
毛主席身边有35个警卫员,他们都是部队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佼佼者,个个都是打仗的好手。
杨兴和毛主席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那段日子对他的影响却深远持久。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也一直牢记毛主席的教诲,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原则,真正做到了不负主席期望。
【投身革命】
杨兴来自一个穷苦农民家庭,那时候的中国可真是遭了大罪。外面有帝国主义国家步步紧逼,日本鬼子也瞅准时机,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就算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那些大军阀们还是只顾着争抢地盘,拼命动手打架,各自占地为王,就想着能在一小块地方安稳过日子。
这些经历,都在年轻的杨兴心里悄悄生了根。他明白,只有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政党,才能扭转中国当时的混乱局面。
就在这时,他听说了红军的事情,知道他们信仰的是共产主义。
在那个梦想中的地方,每个人,不论是谁,都能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不会有人欺负你,更不会有人压榨你。杨兴特别向往这种自由自在,大家平等相处的想法。
14岁那年,杨兴告别了老家,毫不犹豫地给部队递上了参军的申请。
尽管他那时候还没满十八岁,但看到他眼神里那股子热劲儿,组织上还是破例批准了他的参军请求。
之后,杨兴真没白费组织对他的信任,五次反围剿时,他老是跟着队伍立下不少赫赫战功。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杨兴从没抱怨过辛苦,也没喊过累,他一步一个脚印,紧跟着大部队,直到最后胜利会师的那一天。
【保护毛主席】
1942年的某一天,杨兴正忙着给自己的枪做清洁,就在这时,副团长乐呵呵地走了过来。
其实,副团长这次找杨兴,是打算交给他一个挺重要的活儿。看副团长那神秘兮兮的样子,杨兴心里头直犯嘀咕,想知道到底是咋回事。
“上头安排你去给毛主席当保镖!”副团长直接挑明了任务,这话让杨兴感到非常意外。
说起来,杨兴打从当兵那天起,心里头最佩服的就是主席。现在,这么个大好机会摆在他眼前,他哪会不答应呢。
杨兴站得笔直,接着朝副团长认认真真地鞠了个躬,“您放心,任务一定搞定!”
杨兴换了个新角色,进了毛主席的警卫班。虽然说他是个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兵,但在这个警卫班里,每个人都是跟他一样,身经百战的好手。
杨兴没觉得自己多了不起,他直接去找班长,问有啥活可以干。
一般来讲,像杨兴这种新来的警卫班士兵,本该先好好了解下警卫班的各种情况。但他这么急着就想去执行任务,还真是头一遭见。
班长瞧出杨兴心里头乐开了花,于是咧嘴一笑,直接说道:“今晚站岗的任务就交给你啦。”
于是,杨兴踏上了正式守护毛主席的岗位,跟毛主席相处的那段日子,后来变成了引领他进行革命的明灯。
大多时候,杨兴的任务就是和战友们好好站岗。但他眼尖,发现毛主席不光忙大事,还得管好多其他事儿。为了革命,毛主席经常得忙到半夜才休息。
杨兴心里挺担忧的,就自个儿去找了战友们,想大伙儿一块儿去跟毛主席说说,让他能歇歇身子。
但让人意外的是,当这句话说出来后,大家伙都表现得好像这事儿挺平常似的。
早些时候,战友们已经好多次试着轻声细语地跟毛主席说,得空儿得歇歇,别太累了,但主席每次都是笑着摇摇头,不当回事儿。
战友跟杨兴讲:“有时候,主席会整个晚上都不休息。”这话让杨兴对主席的看法又提升了不少。
他以前总觉得,那些当大官的个个都是只顾着吃喝玩乐的废物。但进了这个部队后,他才发现像主席这样的头头,压根儿就没闲过,他们几乎把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投入到了革命事业里。
然而,这事儿没多久就引起了社会部部长李克农的注意。
1944年那会儿,抗日战争的局势慢慢变得清晰了。李克农心里头直犯嘀咕,怕主席这么拼命工作,身子骨会吃不消。于是,他特地把警卫班的人召集起来,开了个短会。
会上主要强调了一件事,那就是绝对不能让主席熬夜工作到凌晨。
有了这个指示,警卫班的士兵们心里都踏实了,杨兴也因此暗暗松了一口气。
但是,心里装满国家的领导人,哪能轻易就停下休息的脚步呢?
刚开始那会儿,战士们劝主席别太劳累,主席还会耐心听听。但日子久了,主席还是按捺不住,拿起笔就在纸上哗哗地划拉着工作计划。
好几次,战士们都想跟主席说,让他早点去歇息,但主席每次都只是摆摆手,说再等等,过会儿就去。
主席用这种方法努力多挤出些工作时间,像杨兴这些警卫员呢,为了不打扰到主席,也就只能默默地把想说的话都憋在心里了。
毛主席给杨兴留下的深刻印象,不光是在工作上他那种尽职尽责的态度,更多的是体现在日常生活里。
【主席的教导】
杨兴初来乍到警卫班那会儿,主席还没见过他本人,只是风闻有这么个人存在。
有一回,主席忙完手头的事儿,就到院子里走走。刚好那会儿,杨兴也在院子里忙着擦枪。主席一看,就朝杨兴挥了挥手,还挺热乎地叫了声:“小伙子!”
听到声音,杨兴心里一紧,立刻站了起来,快步朝主席那儿赶去,然后恭恭敬敬地给主席敬了个礼。
但是,主席并没有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而是很亲切地询问起他家的状况来。
得知杨兴早在1933年就已经加入了军队,主席随后给了他一个任务,那就是要学会写字。
有不少像杨兴这样的年轻人,还没成年就加入了队伍。主席觉得,只有让自己学到更多知识,才能在以后的革命道路上更有作为。
在领导的带领下,原本连字都不认识的杨兴才,开始主动捧起书本学习。这些努力,后来成了杨兴在1955年授衔时,决定他职位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杨兴摸透了警卫的活儿后,也开始跟毛主席出门办事。有回,他陪着毛主席开完会,正往根据地赶,半道上突然碰到了几个受伤的战士。
就在这时,半道上冒出几个受了伤的战士,他们火急火燎地把主席的车给拦住了。
看到这一幕,杨兴丝毫不敢怠慢,立刻拎起枪,快步走下去想了解到底咋回事。
说起来,这几个战士啊,都是部队里受了伤的。现在正好是冬天,穿普通单衣根本挡不住这寒冷,所以他们就想了个办法,在路上拦车,希望能引起上面领导的注意。
想到车上的毛主席得赶紧歇歇,杨兴就琢磨着,让他们去跟上头说一声现在的情况。
但就在这时,毛主席自个儿从车上下来了。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根本没有打算不管,而是很干脆地跟战士们说,就算延安现在被围得严严实实,组织上也一定会想办法给大家弄来棉衣。
碰到毛主席时,那些战士心里过意不去,都默默地把头低下了。但毛主席反倒先开口,说是自己不对,让战士们吃了苦头。
杨兴在革命路上遇到的那些经历,都变成了他日后不可或缺的珍贵财富和智慧积累。
1955年那会儿,杨兴特别高兴地被授予了少校军衔。想想当年毛主席给他的指点,退休后的杨兴还是像以前一样,工作起来不含糊。他甚至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一股脑儿地投到了教育事业上。
比如说,苍溪县中土镇小学里的那座红星楼,其实就是杨兴的后代捐建的。
说起捐钱这事儿,老人家出手可真不含糊。杨兴的后人聊起他的事迹,都是这么说的。
【结语:】
杨兴能有今天的成就和高尚觉悟,说到底,都是因为受到了毛主席的启发。
说起来,毛主席真的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影响力到现在都还在,咱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张崇鱼担任主编,苗勇和张登是副主编,他们一起编纂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文集》下册的纪念册。这本书在1999年5月出版,具体信息可以在第100页找到。
张崇鱼担纲主编,苗勇则是副主编,他们一起弄了本《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碑文集》。这本书啊,是在1995年5月出版的,你要是翻到那第133页,就能看到我说的内容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