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一边倒,体现了中国深藏不露的长远战略,世界局势将转折
击落印军6架战机的巴军飞机,据巴基斯坦官方进一步消息证实,确然是中国制造的歼10-CE飞机。
那么问题来了,不管是和被击落的阵风、苏-30MKI相比,还是我军最先进的歼20相比,歼10-CE的配置都低一些,它只是经过改装的三代半战机。为什么能发挥出这么强悍的战斗效率呢?
这件事还真没那么简单。如果单以战斗机配置而言,巴军的中式战机甚至比美制F16还弱一些。为什么偏偏是中式战机大放异彩?
一、从美械到中械的巴军
网上都在传,说巴基斯坦已经全面中械化了。这句话大方向没有问题,但并不是很严谨。
巴基斯坦采购美国武器装备历史很悠久,几乎是刚立国,就开始采购美国武器。而且规模很大,呈现单边倾向。
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相继以军事援助的形式,向巴基斯坦海陆空三大军种全部输送大量美制武器。
美制武器武装起来的巴军,包括4个步兵师、1个半装甲师,3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3艘扫雷舰、4艘海岸扫雷舰、3个战斗机轰炸中队、1个战斗机中队、1个轻型轰炸机中队、1个空军运输中队等。
80年代里根政府也非常强调援助巴军,用来对付苏联在南亚的扩张。巴基斯坦获得各种类型的导弹7000 余枚,各种用途的飞机90 余架,各型号坦克与榴弹炮460 余辆(架),各种雷达20 具,装甲运兵车900 余辆,各种类型舰船15 艘,其他的战斗辅助性装备数十套。在品类上,巴基斯坦政府购买的美国制造的军事装备品类比较丰富,覆盖其陆海空三军。在武器性能上,大多数武器在当时的国际上都相当先进。例如,巴基斯坦从美国获得F-16A/B 战斗-轰炸机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仅初步列装美国、北约和日本空军。而空中预警机更是彼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才能拥有的。那时的巴军,是完整的、彻底的美械军。
美制武器先进是没问题的,但巴基斯坦也有忧虑。军援之外,美国做了很多限制,不允许本国化生产,只能高价使用美国零部件进行维护,先进武器之外,体系化的保障能力、军事人员训练都很缺乏。
再加上9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在南亚的影响一夜丧失,美巴关系随之淡化。新世纪以来,美国与印度关系越发亲密,对巴军援更是江河日下。甚至随着印度大量采购美制武器,美国还对巴军做出限制,不准用美械打美械。
明白了这些,才能了解巴铁现在用中械用的有多舒服。
巴基斯坦采购中械也很早,以空军为例,60年代就开始购买中国的歼6。鼎盛时期,巴军拥有10个歼6中队,巴军依靠歼6曾经也对印度空军取得辉煌战绩。
后来又依次采购了强5、歼7等主力战机,中巴合作研制的枭龙等。2022年巴基斯坦采购了歼10-CE。
目前巴基斯坦共有约36架在役歼10-CE战斗机。虽然数量没有F16多(现役73架),但这次空战巴军完全主用中械,为什么呢?
二、二流武器背后的一流体系
歼10-CE这一款战机,严谨地说,在中国空军算不上最先进的。
据央视新闻网2024年11月公开报道,中国现役战斗机已形成“五代主导、四代半主力、三代补充”的体系,歼-20与歼-16/10C构成核心战力,歼-15保障航母作战,歼-35A则代表下一代隐身技术突破。
歼-20、歼-35和网传正在研制(或是已经试飞)的歼50,这才是中国最先进水平。
为什么巴基斯坦偏偏就爱用这个歼10-CE呢?
这里面大有学问。
当年局座在一期电视节目里说过,我们不能盲目自信,说我们已经追赶上美军的武器水平,甚至个别领域已经超过美军。个别领域超过没什么意思。
我军在世纪初自己的定位时,落后美军20年。现在发展了20多年,和美军的差距缩小到10到15年的水平。局座是体制中人,多年来一直搞装备,他这个判断应当是准确的。
个别领域超过美军为什么讲没意思呢?
因为现代化战争,打的是体系化作战。
从高层决策,到一线指挥,从情报侦察到组织调配兵力,再到互相开火,以及自我保护、隐形,后勤供应、装备维修、军工制造等等。每个环节都是打仗的必备要素。
90年代海湾战争以来,这种特征变得明显起来。
伊拉克、南联盟这类国家,军队是畸形的、瘸腿的。他们的传统陆军比较强,空军可能也有一定力量(俄制武器援助)。但是超视距打击能力、全球情报侦察能力、空地一体作战能力很弱。
海湾战争震醒了中国,大家可以观察一下,陆海空三大军种的改革,一些新式武器的起步研究,大概都能追溯到海湾战争。
中国的武器研制有一个鲜明特点,没有搞单打一,觉得导弹不行就专攻导弹,觉得海军不行就大干快上赶紧造航母,没有。而是全体系发展,全体系起步。
从信息指挥装备,到主战武器,再到各种后勤、装备、科技体制,大家一块干。
所以现在中国武器呈现全面开花的状态,基本上齐步走,陆海空火四大军种,没有哪个有明显的短板。
这种事我们都习以为常了,不觉得有啥。
所以向外国军售时,一般都考虑的比较周到。你买我这种武器,别的东西能跟上吗?
比如巴铁买战斗机。光是一种战斗机打不了空战,要有预警机进行空战指挥,要有电子战装备对印军进行干扰、压制,要有性能差不多在线的空空导弹,要有精准够用的防空导弹,要有充足的零配件补充战机损耗。对了你的战斗机飞行员行不行啊?不行来我们中国培训一下子……
除了把歼10-CE的生产线全部送过去,其他能配套的作战体系,全都打包出售。
典型的扶上马送一程。
我们根据网上流传的印巴空战各种信息拼凑、推理一下,不难发现,打掉印军性能优良的阵风战斗机,不光靠歼10-CE,红旗-9防空导弹、霹雳-15E空空导弹、预警机、电子战压制干扰,等等,各种武器装备一起出动,才干了这票大的。
三哥国内甚至还在揣测,某大国向巴基斯坦派出了军事顾问,直接指挥了这次空战。
看看把娃都吓成啥了,草木皆兵。
三、中式策略将触发大变革
我们没必要对这次印巴空战的战果过于看重,远没达到很多网文吹嘘的划时代的地步。二流武器之间的对决,怎么称得上划时代呢。
看问题要看长远、看纵深、看多面。
印巴空战战果,真正体现出的是中式发展策略的优势。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看。
对内,主要是体系化发展。
体系化发展背后两个基本支撑是,工业化完成度和治理模式的自洽。
世界人口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巴西、孟加拉国、俄罗斯、埃塞俄比亚。只有三个国家完成了真正的工业化,中、美、俄。制造业体系是完备的,科学技术及应用转化是在线的。
简单粗暴地讲,意味着这三个国家即使和外界完全隔绝,靠自己也能维持基本水平,其他所有国家都不能。
至于英法德日这类小国寡民,资源不齐全,没有中美俄这种体量,发展不出气势磅礴的综合力量。所以要对工业化完成度加一个附加条件,必要的人口体量。
有巨量人口,用工业化组织起来,才有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无巨量人口,空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也不好办成大事。
军事工业体系化发展,就是中国工业化完成度比较高的一个硕果。就不多论了。
治理模式自洽,这是我自己提出的一个观点。冷战时那种为了不同制度而掐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一去不复返了,大家都发现,到底姓社还是姓资好像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治理模式要适应本国特点。
中国的治理模式是从旧社会推翻三座大山、与欧美斗争中探索出来、改革出来的,是千锤百炼后充分适应中国国情的,是比较有效率的一种文明型模式。
这种模式能让老百姓生活的很幸福,同时又能推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
美国现在已经找不到攻击我们治理模式的论据了,这些年相信大家见的也越来越少了。
中国在对外军售时,也有意无意贯彻了这种理念,除非你不要,否则咱们就从体系上想办法,从基础做起。我不仅给你装备,还给你提供配套支撑,治标又治本。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不信,大家对比一下美国卖一架F-16多少钱,中国的歼10-CE多少钱。
对外,以开放迎融合。
这句话看起来非常和气,非常普通,但背后蕴藏的力量是巨大的。
就以对巴军售来说。中国执行的是深藏不露的长远战略,不求多赚钱,不求立竿见影。
帮助弱国有很多种方法。中国选择了一条见效比较慢,但是时间越久越能体现出效果的办法。不给最顶尖的武器,但是交给你体系。完整的作战体系永远比单个性能优秀的武器更重要。
容忍度。巴基斯坦同时与中国和美国都保持一定程度的友好,购买武器也同步购买中国的和美国的。美国对巴基斯坦限制这限制那,但中国无所谓。
为什么无所谓?因为中国取其大者。让巴基斯坦在空军和地面防空方面取得一定优势,进而牵制印度后方,其战略效益远远大于巴基斯坦在中美之间首鼠两端。
适可而止、有选择的帮助邻国。巴基斯坦懂得我们的好,也尊重我们的好,所以越帮越深入。帮到今天这个效果是中巴两国共同维护出来的良好局面。相比而言,另外有些邻居,舍近求远,跑到莫斯科花高价购买武器。虽然大舰也下了水,但还是那句话,单个性能优秀的武器怎能抵得上全体系的军事输出?有的人不尊重我们的好,我们也就不再那么帮了。
做事看长远。这是中华传统政治智慧的根本所在,全体系军事输出在巴基斯坦取得了示范性效果。当初这么做是有风险的,巴铁会不会泄露我们的军事技术秘密?这么便宜廉价的出售武器会不会让美国耻笑?现在来看这个适度的牺牲是完全值得的。下一步会有越来越多的被米帝欺负的国家向我们靠拢。扩大购买武器就不用说了,很有可能会像某些非洲国家一样,请解放军帮他们训练走队列、帮他们培养军官。
一旦从军事装备体系输出升级到军事思想输出,那么这个世界的面貌就要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