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些人为什么将曹魏重臣刘放、孙资称为“真孙刘联盟”?

鬼说天下 1周前 (04-08) 阅读数 34 #历史

众所周知,三国的大部分时间是季汉和东吴联合对抗曹魏,孙刘联盟是曹魏最大的敌人。不过有意思的是,这几年网上出现了一种略恶搞的观点:与季汉和东吴组成的孙刘联盟相比,曹魏的两位重臣刘放、孙资才是灭亡曹魏的“真孙刘联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迫使汉献帝封自己为魏公,篡汉工程全面启动。为了削弱东汉核心机构尚书台并将魏公打造成为权力核心,曹操在魏公国设秘书监,将尚书台的很多权力和工作转移到魏公秘书监。而秘书监的负责人正是秘书郎刘放、孙资(魏国既建,与太原孙资俱为秘书郎)。

曹丕篡汉后,魏公秘书监升级为曹魏的中书,刘放担任中书监,孙资担任中书令。继承曹操改革思路的曹丕进一步将权力从尚书台转移到中书,刘放、孙资执掌机密,权势越来越大。曹睿继位后继续重用刘放、孙资,从曹操设秘书监到曹睿,曹魏的中央命令几乎都出自刘放、孙资之手。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刘放、孙资权势熏天的同时自然也得罪了不少人。特别是曹丕、曹睿重用刘放、孙资的同时还打压曹魏宗亲,导致很多曹魏宗亲都对刘放、孙资非常不满,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据说为夏侯惇之孙的夏侯献和曹休之子曹肇(放、资久典机任,献、肇心内不平)。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曹睿病重不起。由于继位人曹芳年少,曹睿临终前不得不安排托孤大臣。曹睿最初决定托孤于五位宗亲大臣: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除了曹爽外,剩下的四人与刘放、孙资都有矛盾,尤其是夏侯献和曹肇。

当得知自己要成为托孤大臣后,夏侯献和曹肇便暴露出对刘放、孙资的杀意(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放、资),刘放、孙资得知后自然非常害怕。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荣华富贵,刘放、孙资利用中书的特殊地位劝说曹睿修改遗诏,将托孤大臣的人选改为曹爽和司马懿。

按照曹睿最初的设想,司马懿本来没有可能成为执掌曹魏大权的托孤大臣。然而经过刘放、孙资的运作,司马懿成为仅有的两位托孤大臣之一,司马懿后来发动“高平陵之变”和控制曹魏大权的合法性都来源于此。正因如此,网上戏言:曹魏重臣刘放、孙资才是灭亡曹魏的“真·孙刘联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鬼说天下

鬼说天下

余致力于胡侃中外诸般门类十余年,望与诸君共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