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成:从 “学霸” 到 “剧抛脸”,他的人生真不是开外挂?
提到张新成,好多人第一反应都是 “这哥们儿是吃着‘别人家孩子’剧本长大的吧?”—— 高考 560 分碾压一众艺考生,中戏音乐剧专业双料第一,演戏时从阳光校草到悬疑男主无缝切换,妥妥的 “学霸演员” 天花板。但比起这些漂亮履历,他藏在镜头背后的 “较真劲儿” 才更让人服气。
张新成的高考故事到现在还在艺考生圈里流传:当年他同时拿到北电、中戏、上戏等五所院校的专业第一,文化课更是考出 560 分,英语单科 137 分,连数学都快逼近 130 分。但比起炫耀成绩,他更常分享的是备考时的 “笨办法”:在剧组拍戏时,把台词本和单词卡绑在一起,等戏间隙就背几个雅思词汇;午休时别人刷手机,他抱着《中国文学史》看得入神。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习就像演戏,你得真心喜欢才能钻得进去。”
这种学习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拍《天才基本法》时,为了演好数学天才裴之,他专门请了北大数学系学生当顾问,每天收工后跟着学微积分公式,连剧中解数学题的镜头都是自己实打实算出来的。有场背圆周率的戏,他硬是把小数点后 100 位背得滚瓜烂熟,导演喊 “卡” 之后还能接着往下背,把现场工作人员都看呆了。
演戏 “细节控”:每个角色都是 “私人订制”张新成的戏路有多宽?看看他演过的角色就知道:《你好,旧时光》里笑出小虎牙的小太阳林杨,《以家人之名》里隐忍懂事的贺子秋,《大宋少年志》里痞里痞气的元仲辛,每个角色都像从不同人生里走出来的,被网友称为 “剧抛脸”。而这份 “换脸式演技”,全靠他对细节的死磕。
拍《大宋少年志 2》时,为了演活元仲辛的 “痞帅”,他给角色设计了无数小动作:走路时肩膀微塌但眼神带刀,说话时喜欢用折扇敲掌心,连生气时嘴角抽动的幅度都对着镜子练了上百次。有场和周雨彤的对手戏,剧本里只写 “对视沉默”,他主动和导演商量:“元仲辛表面玩世不恭,其实心里藏着在乎,这里眼神应该先躲再突然坚定。” 播出后,这段 “眼神拉丝” 的名场面直接冲上热搜。
到了悬疑剧《胆小鬼》,他又化身 “破碎感” 担当:为了演出秦理的隐忍与偏执,他提前三个月体验聋哑人生活,学手语、练眼神戏,甚至在片场故意不跟人交流保持孤独感。有场雨中崩溃戏,他在泥水里跪了半小时,膝盖磨出血也坚持拍完,最终呈现的 “无声恸哭” 让观众隔着屏幕都揪心。
别看张新成演起戏来张力十足,私下里却是个 “反套路” 的人:别人忙着营销学霸人设,他偏要在采访里说 “我只是比别人多花了点时间”;社交平台很少发精修图,反而常分享片场记满笔记的剧本、弹钢琴的日常,甚至自曝 “背台词时喜欢边跳绳边背,这样记得牢”。有次粉丝在机场送他数学题集,他当场翻开就解,还把解题过程拍成 vlog 当福利。
最圈粉的是他对职业的清醒认知:明明可以靠流量吃饭,却一头扎进话剧舞台演《长椅》,在只有两个演员的空间里打磨 90 分钟的对手戏;给《蜘蛛侠:平行宇宙》配音时,为了模仿迈尔斯的少年感,特意研究了黑人俚语发音,连喘气的节奏都精准卡点卡位。他说:“演员就像海绵,吸收的东西越多,能呈现的角色才越有层次。”
现在的张新成依然在 “解锁新副本”:演得了校园剧里的白月光,hold 住悬疑片里的破碎感,还能在音乐剧舞台上亮一嗓子扎实唱功。但比起 “学霸演员” 的头衔,他更在意的是每个角色能否让观众忘记张新成,只记住剧中人。就像他在采访里说的:“别人总说我开外挂,但哪有什么捷径?不过是把别人打游戏的时间用来抠细节,把刷手机的功夫用来背台词。”
这种 “把优秀当习惯” 的态度,或许才是他最圈粉的地方 —— 不沉迷于学霸光环,而是把每一次表演都当成新的考试,用扎实的 “备考” 交出高分答卷。当娱乐圈充斥着 “人设速成班” 时,张新成用行动证明:真正的 “开挂人生”,从来都是厚积薄发的必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