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第一枪!“台独”李延贺被抓,竟然还是大陆人

运赛过去 1天前 阅读数 441 #历史

2023年3月,上海的街头依旧繁忙,人们匆匆而行,未曾察觉一起震动两岸的事件正在悄然上演。

李延贺,八旗文化出版社的创始人,台湾出版界的知名人物,一位多年来活跃在两岸学术界、文化界的“台独”言论推手,正以探亲之名悄然回到上海。

谁也没想到,这次归来的李延贺并没有迎来亲友的温暖,而是被国家安全机关控制,案件开始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台湾绿营背后文化渗透的重要人物,李延贺的“伪学术”理论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了无数台湾青年。

长期以来,他利用学术和出版的外衣,深入推动分裂思想,甚至将这些思想包装成“学术成果”传递到大陆。

他的行为究竟在大陆引发了怎样的后果?

少年精英的成长路

李延贺的父母都曾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那一代人,在艰苦环境中磨炼了坚韧的性格和较高的文化素养。

后来随着“知青”返城,父母双双进入学术和教育界工作。

因为血统关系,他从小被灌输满族文化的观念,家人总是提及满族在近现代史中的地位。他自己在亲友和邻居面前,也时常以“满族贵族后裔”自居,。

小学和初中时,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参加各类写作、朗诵比赛都能获奖。

课余时间,他随父母参观文物展览、浏览旧书市场、听讲座,接触到许多普通孩子不容易见到的学术资源。

他喜欢在图书馆长时间流连,翻阅各类史料和文集,还习惯用满语和普通话夹杂和家人交流。

顺利完成中学课程后,李延贺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文学专业的机会。

大学时期,正值中国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的阶段,人才辈出,学风严谨。李延贺很快在文学系打出名号。

课后,他喜欢去档案馆查阅原始文献资料,与同学探讨中国历史分野、中西文化比较等话题。

大四时,他即被保送研究生,攻读更高学位。

在硕博连读的几年里,他专注于清代社会文化、民族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沙龙。

在九十年代中期,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成为同届同学中的佼佼者。

博士毕业后,李延贺进入上海文艺出版社任职,这是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出版社之一。

“琼瑶女主”的闯入与命运转折

2002年,李延贺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已是副社长。

他在一场与台湾出版同行的业务交流活动中,与一位来自台湾的女教师结识。

这位女教师带着南方口音,说话温和细腻,举止间散发着文雅气质。她毕业于台湾著名师范大学,在岛内一所国中任教。

两人最初因业务往来而频繁接触,期间交换对文学、出版理念的看法,也在一些业界会议期间参与座谈、合影留念。

从探讨两岸出版环境到交流各自家乡风俗,再到分享各自儿时的书单,这段缘分逐步从普通工作伙伴转向更深层次的私人关系。

随着来往日益密切,李延贺多次邀请对方参与出版社组织的文化沙龙与新书发布会,女教师则常常向他介绍台湾本土文学及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三年的交往时间里,他们建立起了稳定的关系——无论是私人生活还是在社会交往场合,他们都被朋友与同事视为极为和谐的伴侣。

婚事提上议事日程后,现实问题随之浮现。

女方家庭在台湾社会属于具有较高教育背景的一类知识分子,因政治理念鲜明,更在岛内绿营有广泛的人脉和资源。

李延贺的共产党员身份及其作为大陆公职人员的背景,在女方家长看来难以接受。

为求婚姻顺利,李延贺先后数次赴台湾,登门拜访女方家长,参与家庭聚会,也逐步接触她的亲友圈。

女方家长在亲友的劝解与自身理念冲突下,一度对婚事表示谨慎甚至否定态度。这一过程中,李延贺与女教师通过不断沟通、争取亲友理解,最终在2005年完成婚礼,成为两岸跨地域婚姻的又一实例。

婚后,为了维持与岳家的联系和处理两岸事务,李延贺每年至少两次赴台。

正是在多次往返台湾、建立更多业务与私人往来之后,李延贺逐步被台湾特定势力纳入视野。

这些势力来自绿营,有着明确的分裂倾向,为他日后落入严密编织的“文化罗网”起到推动作用。

创办八旗文化

2009年,李延贺正式辞去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副社长职务,结束多年来在大陆的公职编制,为新的身份、新事业开启铺垫。

此后,他带着“富察”这一带有满族色彩的名字,登入台北,开始筹备和创办属于自己的八旗文化出版社。

八旗文化出版社在对外宣传上聚焦于“满族文化”、“两岸民族交流”,主打学术、历史、民族身份领域的主题,强调差异性和本土色彩。

但是据相关证据和材料显示,这家出版社最初的起步资金,高达两百万新台币,实为台湾绿营掌控下的出版集团拨付,有明确的政治意图。

该资金流向及用途,后期被相关调查予以确认,八旗文化也被界定为台湾情治系统布设的“白手套”操作平台。

在台北,李延贺通过岳父的社会关系,迅速融入岛内绿营高层,其人脉资源包括苏贞昌、罗文嘉等台独阵营的重要人物。

借助这条交际链条,八旗文化在台湾很快获得了出版许可、市场渠道、合作作者等多方面资源。

李延贺通过对外声称“推动民族多元与历史反思”,在实际运作中大力推动历史解构性质的书籍出版。

出版社陆续推出一批高争议性的学术专著和通俗史书,其中影响最广的要数《你不可能是汉族》,该书号称建立在现代基因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基础之上,通过大量文献考证、学界访谈、校注分析等方式,在文本中持续质疑两岸主流的中华民族共同认同观,并将这些观点包装为学术事实输出。

接下来的几年,八旗文化陆续推出多本争议巨著。

例如,《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系列书籍,组稿团队吸纳了日本右翼学者、台独论文作者等。

该系列出版后,把日本侵台、美化殖民统治描述成“文明输入”,彻底美化日本侵略暴行,这些观点通过畅销书的形式迅速渗透到台湾社会。

书店如诚品书店亦将相关书籍摆在显眼位置,以批量堆放吸引购书群体。

此外,李延贺还协作出版《满洲国的现代性》等著作,与日本右翼历史学者合作,将伪满洲国时期的种种行为描述为“多元文化试验田”,试图通过学术语言将侵略史进行再诠释。

伪学术的外衣下

在台湾八旗文化出版社扩展影响的同时,李延贺招募了七位具备跨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和高级编辑。

这七人中,有人主攻历史,有人专注社会学,还有人侧重民族学和文化思潮研究,被媒体冠以“七大旗主”之称。

李延贺带领他们制定选题规划,明确了以“历史多元化解读”“民族身份重塑”“本土经验优先”为核心的研究路线。

这些人出版的论文、论文集、专著大量集中在“族群边界模糊”“汉族虚构性”“本土化认同”等话题。

这一系列成果,看似严谨学术论证,实则夹带大量立场鲜明的分裂思想。

部分论文更被推送进入两岸高校内部不同类别的学术评比,甚至成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课堂资料和深度讲座内容。

与此同时,李延贺积极推动八旗文化编辑团队与台日学者团队的合作。

双方共同立项,将伪史观念用多语种出版和译介的方式,拓展影响力。

这些举措使伪学术观点编入讲义册、传播到大学课堂、借助线上线下活动带入更多青年视野。

整个学术包装背后,实为“台独”理论话语提供合法外衣,以学术交流和研究名义完成思想渗透。

2019年,民进党当局力推“反渗透法”,台湾社会出现强烈争议。

李延贺利用自身与八旗文化多年积累的话语体系,被推举为法案法律顾问。

他审阅起草材料,将八旗多年出版与研究结论大量嵌入法律条文本体和注释。

诸如污蔑大陆“压迫少数民族”、否认中华民族同质性、渲染族群矛盾等论点,直接进入“反渗透法”说明文件。

这些内容最终转为法理依据,成为打击岛内统派、处理敏感人士的现实工具。

谜案落幕:落网与审判

2023年3月,李延贺依据台方亲属安排,以探亲事由返回上海。在户籍注销手续环节,他被中国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台湾岛内有350余名自称“文化精英”的出版人、作家、教授发起大规模联署,公开声称要“捍卫出版与言论自由”。他们联合发表声音,呼吁两岸尊重学术自主和跨界交流。

与此同时,台湾陆委会面对相关社会舆论和两岸紧张局势,仅做出极其模糊的公开表态,没有提出任何实质交涉或行动。

中国内地司法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结合案情调查经过和证据链梳理,围绕“煽动分裂国家”罪名展开侦查—取证—审理—庭审—量刑的完整司法流程。

经过两年缜密侦办,2025年2月17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公开宣判。判决书认定,李延贺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参考资料:煽动分裂国家罪!李延贺,获刑三年!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