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拍6次被拍走,买家26项违规132次担保,这家四小龙还能复活吗?
文/刘工昌
2025年4月15日,京东拍卖平台显示,经过六度流拍后,拜腾汽车母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相关资产终于以8.18亿元底价被成功拍卖。
京东拍卖平台显示,本次被拍卖的是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及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名下部分资产。这已经是该标的的第七次拍卖,前六次均因无人竞标而流拍。随着一次次流拍,起拍价也从第一次的31.12亿元,一路降至此次的8.18亿元,最终成交,降幅累计达73.7%。这一次被拍卖的资产,实际上就是拜腾汽车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汽车生产基地,占地超1000亩。
而买方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威卡威”)是北京一家汽车上市公司,天眼查平台显示,北京威卡威曾受过2次行政处罚、26项违规处理、132次对外担保,此外,天眼查对该公司发出过1019次经营纠纷提示。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威卡威的重要股东在反复质押股权。据天眼查,其中大股东北京中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质押了30.4%股权。
一家流拍了6次的企业,最终被一家遭受多次处罚且股权被大量抵押的公司超70%以上降幅拍得,这就是曾人人共羡的拜腾汽车最后的结局。
衔着金蛋的四小龙之一
与如今的落魄相比,曾经的拜腾汽车风光无限,与蔚来、小鹏、威马并称造车新势力“四小龙”,还被业界誉为“中国版特斯拉”。
最早其背后的真正掌权者是一名叫冯长革的河南人,创有“和谐汽车”这一品牌。2015年1月,冯长革与富士康、腾讯三家公司共同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和谐富腾,占股为3:4:3,并于2016年在香港注册电动车公司FMC。
随后的拜腾身边金主爸爸不断。
资料显示,拜腾的A轮融资就是由当时南京头部民企苏宁、丰盛集团和一家江苏国企领投。2018年6月12日,拜腾汽车全球总部在南京正式启用,并宣布完成B轮融资。
公开数据显示,拜腾汽车共经历6轮融资,总融资金额高达84亿元。
在6轮融资后,拜腾汽车共筹集了84亿元,而这些融资除了金额占比最大的一汽集团,投资2.65亿美元,还有电池产业的领军人物宁德时代。
拿到钱的冯长革开始四处寻人。最终,有“宝马i8之父”之称的毕福康担任公司CEO,曾担任华晨宝马副总裁的戴雷担任COO。与之相配的是,高管高薪(被曝CEO年薪超千万)、团队扩张至超1500人。
拜腾汽车在融到资后首先是市场定位:拜腾汽车定位为“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时代的下一代智能终端”,主打高端市场,注重智能人车交互系统和用户体验。随即重点投入首款量产SUV M-Byte的研发,主打“智能座舱”概念,配备48英寸共享全面屏、驾驶员触控屏等创新设计,定位高端电动市场。同时与博世、宁德时代等合作三电系统,并宣称具备L3级自动驾驶能力(但由于其坚持高端路线和自建工厂的高成本,最终导致资金耗尽,未能实现量产)。
其次是建设制造基地。落地南京:面对拜腾的加盟,当时正在发力造车的南京可谓诚意满满,钱、地、政策,要什么给什么。2017年1月,FMC注册新公司“知行”,宣布与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建设FMC制造基地,规划面积1200亩,总投资约110亿元,规划总产能30万台,(原计划2019年量产,推迟至2021年仍未实现)。
另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布局,设立了多个办事处和研发中心。其全球运营总部设在南京,智能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也在南京;北美总部设在硅谷,负责智能汽车用户体验和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开发;设计中心设在德国慕尼黑,负责车辆设计与产品概念研发。
完成这一切后开始了高调宣传:拜腾汽车的首款概念车于2018年1月在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上亮相,展示了其智能人车交互系统和高端定位,后又参加CES国际消费电子展、法兰克福车展等,获得媒体关注,但实际交付能力不足。在全球总部启用第二天,拜腾公开旗下第二款概念车——BYTONK-ByteConcept,这番高调操作更加点燃市场情绪,更多融资接踵而至。
一元买夏利准备量产未果
但要想生存下去,光概念远远不够,必须量产,而拜腾本身又不具备量产的能力,只能靠收购。于是拜腾汽车2018年9月底以1元的价格收购了一汽华利汽车100%股权,同时承担后者8.5462亿债务及职工薪酬,一汽华利是一汽集团下属一汽夏利公司的子公司,截至2018年上半年总负债12亿元、经营亏损8200万元。
2019年5月戴雷承诺,拜腾首款M-Byte车将于年底量产。作为拜腾的首款准备量产的车型,这款车首次在国内亮相是在2019年广州车展上,出众的设计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闭式格栅、分体式大灯,这些甚至都是现今新能源车型的标配。并且,从当时已知的产品信息来看,这款车其实有着非常不错的产品力,很多设计和理念都十分超前。
而这款车最大的亮点则在车内,48英寸共享全面屏、方向盘上的控制屏幕都充满了科技感。前排座椅可向内旋转10度,后排中央扶手区也有一款液晶屏幕。并且这款车还可以提供400km-520km的续航,以及L3级自动驾驶。对于2017年的车型来说,这已经算是比较出色了。
但是由于资金链出现裂缝,随之而来的欠薪、停工停产等负面新闻也压得拜腾喘不过去来,所以这款车的量产也就遥遥无期了。最终拜腾只生产了大约36台样车,84亿人民币平摊到这每一台车上,大约是2.33亿元。①
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车市遇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而拜腾自己的量产却迟迟未见,资本终于对其失去了信心,2020年中旬,拜腾方面表示,C轮融资进展并不顺利。之后,拜腾北京、上海办公室撤租、工厂停水停电、裁员、欠薪,南京生产基地还遭遇了“集体讨薪”。随即拜腾汽车背上了沉重的还债负担。2019年1月毕福康提出离职申请,首席执行官职务终止,但继续担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由戴雷担任。
随后拜腾开始了一泻千里。2020年6月29日,拜腾对外宣布,暂停中国内地业务运营,仅保留少量员工留岗值守。2020年8月,央视新闻报道,“拜腾汽车烧光84亿元造不出量产车”。2021年11月,拜腾汽车关联公司南京知行破产清算案件开庭审理。
2023年6月14日,拜腾主要关联公司知行新能源和知行电动车的破产清算申请被法院裁定受理。
民事裁定书显示,法院2020年至今立案受理和待受理知行新能源的执行案件80余件、知行电动车在执行和待执行案件100余件,涉案金额分别约1.5亿元、30.5亿元,均因该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或资产具有权利瑕疵均不能执行到位造成债权人的权利得不到维护。②
2025年4月15日,南京知行系资产被成功拍卖,拜腾与南京的故事终告结束。
败于铺张亡于内斗
不少人认为,这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车企“始败于铺张、终亡于内斗”。
在拜腾汽车铺张浪费这方面,理想想创始人李想曾经转发过一篇名为《300人吃掉5000万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腾怎样烧掉了84亿》的文章。
文章详细描述诸多细节,比如,拜腾汽车上海品牌店的店员们穿着的都是量身定制的德国进口服装,而中国区员工一盒名片的费用甚至高达上千元。此外,拜腾在北美的一间几百人规模的办公室,仅半年就采购了700多万美元的零食,合计约5000万人民币。据内部员工透露,北美办公室每月仅零食开支就超50万元,中国区高管团队一年的差旅费相当于200辆Model 3的成本。
另有小道消息透露,拜腾汽车高管极重面子,出差必须住五星级、超五星酒店,拜腾两位核心人员戴雷和毕福康也不例外。就在拜腾中国区工资断缴的2个月前,戴雷仍乘坐头等舱参加美国CES展;毕福康任职期间在外就餐时,也一定会点一瓶店里最好的红酒。更荒诞的是,拜腾在资金链断裂前三个月,仍斥资千万续租陆家嘴黄金地段办公室——只为维持“国际车企”的门面。
拜腾倒了之后,李想感慨到,他们理想3200人的团队只有2位VP,连总监都寥寥无几,出差经济舱都买最便宜的仓位。拜腾无论各方面都比理想差得远,但最高峰时期曾经有29位VP,办公室总部在北美,中国区在香港,妥妥的国际化+亚洲区的路线布局。③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汽车品牌走的是高端路线,从头到尾都要让外界相信,他们就是最高端的。如果说铺张浪费让拜腾直接把它赶向了绝路,那拜腾无休止的内斗就是让它最终覆灭的罪魁祸首。
一汽与富士康的内斗
拜腾公认最大的“金主”是中国一汽集团,曾参与其两轮融资,坊间公认,一汽集团入股拜腾,主要目的是将其纳入红旗品牌旗下的电动版图。而拜腾的另一位老东家则是富士康,计划为拜腾汽车提供制造工艺、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
这样一来,一汽集团和富士康的目的就有些背道而驰了,相关合作难以展开。对此,富士康内部人士曾表示,自从一汽按下“重组”拜腾汽车的开始键,富士康就开始从拜腾汽车撤走了此前进驻该公司的相关人员,而富士康与拜腾汽车的后续合作进展也需要等待拜腾内部重组完成之后才能确定。于是,富士康为拜腾汽车拟定的M-Byte量产大计最终也就泡汤了。④
一汽集团与富士康的明争暗斗,将拜腾拖入致命漩涡。2021年1月,拜腾与富士康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并获注资,同时启动新一轮融资,新一轮融资将以债转股的方式由拜腾现股东优先认领,合力加速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力争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M-Byte量产。但一汽集团于2021年7月初派驻原一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南京盛腾董事张影进入拜腾,出任董事长。
知情人士透露,一汽要求拜腾接入红旗智能系统,富士康则坚持保留自有架构,两大金主的角力导致M-Byte量产计划五次延期。随着一汽集团的强势介入,富士康选择了退出,拜腾的自救计划被迫搁置。
最戏剧性的是2021年富士康撤资事件:当技术团队终于调试完生产线,却发现账上资金已被两大股东冻结。在一汽与富士康的争斗中,拜腾最终倒向了一汽。因为一汽是拜腾最大的股东之一,在拜腾重组时话语权最大,他们还希望自家企业能和拜腾有比较深入的合作,就和拜腾之间达成的共识更多。⑤
也正因一汽在拜腾这里不可被替代的地位,富士康想要拥有和一汽同样大的话语权并不容易,那么富士康只能退出。而富士康的退出,也使得正嗷嗷待哺的拜腾断绝了最后一条输血之道。
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水火不容
这种争斗在拜腾内部同样剧烈。作为拜腾重金聘请的两位德国高管,除了同为德国人这一点外,毕福康、戴雷二人很难找到共同的默契。
最初毕福康是拜腾汽车的实际掌控者,戴雷虽是高管,却只负责中国区的二线部门,例如人才招聘、财务等。和戴雷这个中国通不同,毕福康的人脉资源集中在海外,他在中国本土的根基非常薄弱,虽然拜腾口口声声承诺要扎根于中国市场,但毕福康一直都致力于在海外扩散影响力,他的野心在于培养壮大自己的海外势力。
于是,上任之后的毕福康,开始组建拜腾北美工作室,并大肆在美国招兵买马,搭建自己的核心团队,甚至一度让外界误以为拜腾是一家美国造车新势力。而反观戴雷,他就像是人际关系蛛网中的那只蜘蛛,性格柔和,在中国的人际关系广泛,能联系得上各方大佬。
但戴雷毕竟是毕福康挖来的人,即使各方面都谈得开,可面对强势的毕福康他也只好作罢。所以不出意料,戴雷的权利不断被打压,当时只负责拜腾中国区市场、招聘和财务工作,此时的毕福康在派系之争中是占据明显优势的。⑥
但戴雷不甘心只做绿叶,因此与毕福康在新公司的相处并不愉快,经常因各种原因吵架。最离谱的是,2018年CESAsia筹备期间,毕福康与戴雷因K-Byte概念车发布会的发言稿时长和先后顺序吵了起来,矛盾日益激化。
那时拜腾汽车的重大事务均由董事会投票决定,董事会共9张投票权,任何重大决策均需董事会不低于2/3票数通过才能推行。所以在整个2018年期间,毕福康的最大靠山,便是拜腾汽车早期投资方和谐汽车的董事长冯长革,毕福康握有1张投票权,而冯手上掌握着3张投票权,两人相互合作便可以左右拜腾汽车的发展方向。
2018年拜腾B轮融资时,一汽希望能够用和谐汽车的一张票换取投资,可能是担心失去掌控权,和谐汽车坚决回绝一汽的要求,结果导致拜腾汽车错过了获取投资的良机,2019年投资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大不如前。这期间,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造车领域的投资也更加理性,而拜腾汽车错失融资良机的同时,戴雷、毕福康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进入了不可调和的阶段,以至于董事会越来越多人反对毕福康。
时间到了2019年1月,两人之间的位置进行了对调,这一次强势的是戴雷。和谐汽车董事长冯长革神秘消失了一段时间,失去了最大依仗的毕福康在董事会上彻底失势,两天后拜腾汽车宣布内部调整公司架构,戴雷坐上了CEO的位子。紧接着,多位与毕福康关系密切的拜腾高管相继离职,毕福康本人也于同年4月离开了拜腾,两人的派系之争也就此结束。
最终,戴雷成为赢家的同时也成了输家。毕福康走后,戴雷也无力扭转拜腾的颓势,他所承诺的首款量产车一再延期,到了2020年,拜腾已经累计拖欠了9000万的工资,同时还被爆出了有3.1亿的支付逾期。在同年的6月,拜腾汽车还引起了央视的关注,被央视报道出了很多负面的情况。
所以自2020年7月份开始,融不到资的拜腾就宣布停运,为期6个月,之后破产重整,拜腾汽车关联的南京知行新能源开始破产清算。作为曾备受瞩目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之一,拜腾汽车(Byton)最终走向破产重组,其失败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战略、管理、资金、行业环境等多重问题的叠加结果。
拜腾的失败,本质上是“纸上造车”时代的典型缩影——资本热潮退去后,裸泳者无处藏身。其案例至今仍为行业提供警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最终是效率、执行力和用户价值的竞争。
[引用]
①(2亿卖5万闲鱼的坑位藏不住拜腾的余热发布时间:2022-08-24[爱卡汽车爱卡独角SHOW原创])
②(“弃子”拜腾:厂区空无一人,56亿融资全部打水漂2023-06-20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张照、齐鑫)
③(烧光84亿造不出一辆车!8.18亿元被拍卖,又一车企跌落神坛,凉了首席商业智慧2025-04-27)
④(南京造车的“隐痛”迎来转机?栖霞千亩工厂被8亿元拍卖,但买方老板曾被盐城国资告上法庭文/新苏商记者徐培琪)
⑤(被央视点名!拜腾花84亿造不出一辆电车,却花5000万给员工买零食安珈使者2025-04-28)
⑥(派系斗争不休,搞垮了拜腾1号车盟2021-11-05)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