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少年:在核禁区续写五四精神的科技青年

海瑶谈生 4天前 阅读数 0 #社会

你知道吗?当大多数年轻人追逐北上广的繁华时,有一群"疯子"选择扎根绵阳深山,每天与核辐射为伴。他们操控机械臂完成人类无法触及的精密作业,在邓稼先、于敏等两弹元勋奋斗过的地方,续写着新时代的科技传奇。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人,用行动重新定义了"了不起"的含义。

深山里的科技长征

四川绵阳梓潼县的"两弹城",曾见证过老一辈科学家用算盘和手稿筑起国防长城的奇迹。如今,西南科技大学特殊环境机器人实验室里,一群年轻人正在完成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青春接力。2009年河南杞县钴-60放射源卡死事故中,正是他们研发的机器人穿越2米厚混凝土屏蔽层,完成了那次惊心动魄的"排雷"行动。

实验室墙上画着可爱的"囧字定位符",晨跑时衣角飞扬的年轻人,夜幕降临时飘着烧烤香气的露台——这些画面打破了人们对科研人员的刻板印象。他们中有放弃俄罗斯高薪工作的导师,有拒绝保研名校的博士生,还有刚入校就立志"要做有意义科研"的大一新生。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坚守深山时,他们笑着说:"韧性,是年轻人最了不起的任性。"

从两弹精神到AI传承

这个被称作IPCS的创新实践班,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本—硕—博"传帮带体系。在这里,科研成果与人间烟火奇妙交融:调试机器人时的满头汗水,与烧烤派对上的吉他弹唱同样重要;严谨的学术讨论,和墙上的搞笑涂鸦相得益彰。霍建文老师说:"我们首先要有追求,这个追求可以大也可以小,但一定要有目标。"

他们研发的机器人能深入核辐射、高电压、深水下等极端环境,用科技守护人类安全。这种"让机器替人去危险地方"的朴素理念,恰是对"科技向善"最生动的诠释。正如学生王姮所说:"且看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自己的路。"

永不落幕的青春誓言

从自制古代兵器的硬核UP主海伦娜儿,到记录珍稀植物的植物学博士顾有容;从振兴家乡农耕的90后青年,到这群核禁区里的科技先锋——新时代青年正在各个领域续写五四精神。中国青年报的评价精准有力:韧性是年轻人了不起的任性。

106年过去,当初春般的青年朝气从未改变。只是今天的答案更加多元:可能是实验室里一个精准的数据,可能是田间地头一次创新的尝试,也可能是危急时刻一次奋不顾身的救援。这群"闪光少年"告诉我们:真正的了不起,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日常坚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海瑶谈生

海瑶谈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