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刚说完“应美国请求”同意接触,特朗普就“撕破脸”:中国文件出错了
最近,中美贸易谈判又有了新动向。中方代表将前往瑞士,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见面。这次会谈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后,双方首次进行高级别的面对面沟通。但与此同时,特朗普又在放狠话,声称"不会撤销对华145%关税"。这不禁让人想问:美国到底有什么“阴谋”?中国又为何愿意坐下来谈?
美国主动求谈,却还在嘴硬
这次会谈是美方主动提出的,这无疑说明美国内部压力不小。首先就是美国企业叫苦连天,由于高关税,美国进口商不得不支付更高成本,最终这些费用都转嫁给了消费者,导致美国民众的钱包越来越瘪。
再就是供应链混乱,美方发现离开中国市场后,结果很多产品根本找不到替代供应商,反而导致供应链更加混乱,加剧了通胀问题。
所以,美国这次主动找中国谈,说白了就是“扛不住了”。但奇怪的是,特朗普却还在嘴硬,声称"中国文件出错了,不是美国求着谈"。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恰恰暴露了美国内部的分歧——有人想谈,有人还想继续施压。
中国为何愿意谈?
既然美国态度反复,中国为什么还同意谈判?其实,中国的策略很清晰:谈可以,但底线绝不让步。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而不是对抗。同意会谈,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是负责任的贸易伙伴,不像美国那样反复无常。
再就是为未来布局,即使这次谈不出结果,中国也要让世界知道,解决问题的钥匙在美国手里,如果他们不取消不合理关税,“贸易战”就不会真正结束,也就是把压力给到美方。
美国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一直摇摆不定,其根本原因在于:
第一:政治利益高于经济现实。美国政客为了选票,不敢承认贸易战失败,只能硬撑。比如特朗普说"美国消费者愿意付更高价格",这明显是自欺欺人。
第二:既想占便宜,又不想低头。美国希望中国让步,比如购买更多美国商品、开放市场,但自己却不愿意取消关税。这种"单方面赢"的思维,注定行不通。
须知,“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加征关税,中国可以反制;美国企业失去中国市场,中国却能找到其他合作伙伴。时间越长,美国的损失反而越大。
未来会怎样?
这次会谈可能不会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但传递了几个重要信号:
1. 中国不会屈服于压力,无论是打还是谈,中国的核心利益不会让步。
2. 美国必须拿出诚意,如果美国真想解决问题,就得取消不合理关税,而不是一边谈判一边威胁。
3. 世界都在看,全球市场都希望中美缓和贸易摩擦,如果美国继续折腾,最终受损的是自己的信誉和经济。
总之, 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国愿意谈,但绝不会接受不公平条件;美国如果真想解决问题,就该停止"既要又要"的把戏,拿出实际行动。否则,“贸易战”所带来的苦果,最终还是得由美国自己吞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