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选择党副议长竞选惨败 政治围剿暴露欧洲极右翼困局

秦川说国际 6天前 阅读数 761 #国际

3月25日,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选举现场上演戏剧性一幕,极右翼政党选择党候选人奥滕在三轮投票中接连失利,最终以184票创下历史最低得票纪录。这场被舆论称为“民主围剿”的选举,不仅暴露德国主流政党对选择党的系统性排斥,更折射出欧洲极右翼势力突破政治天花板的艰难现实。

作为联邦议院第六大党,选择党席位数量本应具备竞争优势,却遭遇跨党派联合狙击。首轮投票中,社民党候选人奥特莱布以434票轻松胜出,而奥滕仅获不足半数支持;至第三轮投票,其得票数已跌破200票门槛。基民盟议员冯·斯托克公开承认:“宁可支持左翼党,也不能让选择党染指议长团。”

选择党联合主席魏德尔在凤凰电视台控诉选举规则不公:“316票门槛是量身定制的政治枷锁。”她指出,若其他政党在第三轮集体弃权,奥滕本可以简单多数当选。这种指控获得部分宪法学者支持,慕尼黑大学政治系教授格鲁伯分析称:“德国战后形成的‘防护性民主’机制,正以制度性手段遏制极右翼崛起。”

该党亲俄立场引发北约强烈不安,美国副总统万斯曾公开警告:“与克里姆林宫暧昧的政党不应进入权力核心。”欧盟内部文件显示,27个成员国驻柏林大使曾联合施压,要求德国主流政党“坚守民主防线”。

尽管其“全面停止接收移民”主张在民调中支持率达22%,但慕尼黑餐馆老板施耐德的抱怨代表中间选民矛盾心理:“边境管控有必要,但彻底关闭会毁了旅游业。”这种认知分裂使选择党陷入困境,坚持极端立场难以执政,调整路线则恐失基本盘。

选举结果揭晓后,柏林街头呈现割裂图景:勃兰登堡门前,选择党支持者手持蜡烛抗议“民主背叛”;总理府外,市民悬挂欧盟旗帜庆祝“极端势力挫败”。这种对立凸显德国社会深层矛盾,既不满现行移民政策,又警惕历史重演。

莫斯科对选举结果保持沉默,而华盛顿迅速表态支持;奥滕办公室书架上摆放的《战争与和平》被媒体特写放大,成为社交平台热议符号。德国电视二台评论员指出:“选择党的亲俄标签,使其在国内政治博弈中背负地缘政治原罪。”

面对惨败,魏德尔团队启动全国巡回演讲,海报将奥滕塑造成“民主殉道者”,背景投射联邦议院穹顶与血色“不”字。这种悲情营销能否奏效?下月萨克森州选举成为试金石。

该党的挣扎揭示欧洲极右翼普遍困境:如何在保持抗议特质与获取执政合法性间找到平衡。汉堡大学研究员沃尔夫指出:“选择党若放弃‘德国优先’口号,可能像法国国民联盟那样向中间靠拢,但这将引发核心支持者反噬。”

随着基民盟推动中间偏右政策,选择党的生存空间或被进一步挤压。联邦宪法法院前法官费舍尔警示:“民主需要包容,但二战后确立的防护机制仍是德国政治不可逾越的红线。”这场选举惨败,或许预示着欧洲极右翼势力触及了制度性天花板的现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秦川说国际

秦川说国际

目光所及满是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