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经典三代舰载战斗机,战力与颜值并存,设计者居然是华人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急需一款能硬刚苏联轰炸机的“空中门神”。这时候格鲁曼公司端出了F-14的方案,你猜怎么着?设计团队里有个叫卢鹤绅的华裔工程师,他爹是民国时期的铁路局长,自己在美国学成后愣是把东方人的精密思维融进了这架钢铁雄鹰。那对标志性的可变后掠翼,展开时像展翅的雄鹰,收起来又像蓄势待发的猎豹,完美解决了航母起降和超音速飞行的矛盾。这设计有多牛?当年苏联飞行员在雷达上看见这玩意变形,直接吓出一身冷汗。
这飞机可不是花架子,肚子里装着当时最尖端的AN/AWG-9雷达,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比现在的某些预警机还远。配上六枚AIM-54“不死鸟”导弹,能在视距外同时锁定六个目标,苏联的图-22M轰炸机还没摸着航母边儿呢,就被揍成筛子了。1981年锡德拉湾空战,两架F-14对阵利比亚的苏-22,美国人摁下按钮的功夫,苏制战机就化作两团火球——这战绩直接让“雄猫”封神。
要说这飞机多招人稀罕,看看《壮志凌云》里阿汤哥驾着它耍帅就知道了。那流线型机身配上可变翼,往甲板上一停就是艺术品。但别被颜值骗了,这货飞起来比F1赛车还猛,2.34马赫的极速至今仍是美军舰载机的天花板。有个飞行员说过:“开雄猫就像骑着一匹会变形的钢铁战马,既能优雅地巡航,又能瞬间撕碎对手”。
设计团队里的华裔灵魂人物卢鹤绅,虽然入了美籍,心里始终惦记着故土。80年代中国搞歼-8改装,老爷子顶着压力跑来传授经验,把美国人的技术壁垒撬开条缝。你说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曲线报国”? 现在咱们的歼-15能在辽宁舰上起降,多少也有当年那段交流打下的底子。
可惜啊,这么牛的飞机2006年就被F/A-18取代了。不是它不够强,而是苏联解体后没了对手,再加上维护成本高得吓人——飞一小时得修60个钟头,比养个祖宗还费劲。但你看伊朗现在还在用四十年前的F-14,零件全靠黑市淘换,照样把周边国家唬得一愣一愣的,这就叫“你 大 爷永远是你 大 爷”。
回过头看,F-14的传奇不只是技术胜利,更是东西方智慧碰撞的火花。当年卢鹤绅要是回国,咱们的舰载机发展会不会少走弯路?这个问题留给各位军迷琢磨。眼下咱们的歼-35已经振翅待飞,但别忘了,正是这些前辈的探索,才让今天的中国航空有了叫板世界的底气。下次看见歼-20划过天际,别忘了给那些跨越国界追逐蓝天梦想的华人工程师们点个赞——他们用智慧证明,炎黄子孙的航空梦,从来就不分国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