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执法队成立,执法案例已出,透过现象看本质大体明白什么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成立,在网上惹起了一片争议,反对声不断,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单位,还没现身之前,便遭如此激烈地热评。
由于此单位与农业有关,人们简称叫农管,又因和城管性质相仿,都叫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只有城市和农业的区别,便把这两个单位联想到一起。
谁曾料到,城管诞生这么多年,由于某些素质不高的队员,不规范的执法,名声不怎么的,因此,如今的农业执法队,也受到牵连,一诞生,便遭到反对。
这就是连锁反应,不过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只看行动,不听说得,说得再好,做得事情不能服人,也是白搭。
人们担心的就是,农业综合执法队的成立,会把城管的一些作为,带到农村去,那样相对安静的农村,可就乱套了。
其实,这种顾虑,大可不必,既然组建队伍,就一定有章程,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不是综合执法队,就有六不准的规定。
不准越权执法,违反程序办案;不准徇私狂法,庇护违法者;不准干扰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亲友谋利益;不准执法随意,以罚代管;不准作风粗暴。
大多数人还在怀疑,成立不成立,农业执法队的时候,组建进度快的地区,已经开始下地工作了。
网上视频曝出,海南农管局,破获了一起大案要案,并且当场执法,铲除了四亩,即将成熟收获的豇豆(豇音念姜)。
原因是使用了禁用的农药,为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而必须立刻铲除,没丝毫商量的余地。
这让种植户主,心中有千般的委屈,万般的无奈,就差当场号啕大哭了。十分地不理解,去买农药时,店主可没说是禁用农药,怎么打在农作物上,就成了禁用农药呢。
再说,你查禁用农药,应该去农药店查,不让他们卖这种禁用农药,或者去农药厂查,直接不让他们出,不就行了。
怎么管的等到种植户,把药打到作物上,来地里查,因这,就把四亩将要成熟的豇豆,全毁了,这是为什么呢?
再说种植户,又不懂什么药禁,什么药不禁,也没有给他们普及,这方面知识的,无缘无故地让她背了黑锅。
这实在是有些不公,四亩地一年的收成,就这样付诸东流,白白辛苦了一年,一反一正,这损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全家人一年的花销,就指着这几亩豇豆呢,这下倒好,不光收入归零,还差点违法被执法,略有抗拒,其结果可想而知,被执法就在所难免。
可是在一大堆,农药空瓶子面前,自己的辩解,显得是那么地苍白无力,让人无语,只能自认倒霉。
农业综合执法队的任务范围,涵盖了整个农业的各个领域,假农药假种子,就是主要执法目标,一旦发现,立刻行动,不留死角。
对此事的执法,没任何问题,也极符合程序,但是内中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不从农药的源头查起,比如药厂药店,而且是查农药的终端,药打在农作物上了,去地里查。
这里面怎么琢磨,也觉得有点不地道,有点阴损的意思,作风做派和城管一脉相承,没半点区别,真不愧为孪生兄弟。
记得城里卖几斤芹菜,而被罚巨款的事情,把人家的芹菜拿去化验,好几天后,说不合格,要进行罚款,物主是有口难辩,有苦说不出,毫天办法。
回到主题,农药不合格,那么作为主管监督部门的农管,是否有监管不力的责任,去没去过药店查一查,农药合检不合格。
另外宣传不到位,也属监管部门的责任吧,有没有到种植户处,宣传教育,什么农药可打,什么农药禁用等等,这些都做不到,就为失职,而失职的责任属谁管辖,这也得有个交待吧。
啥也做不到,专搞偷袭,也没有提醒,也没有交代,就光知道执法。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醉翁之意不在酒。
既然食品安全,也在监督范围之内,那为什⼳不去查,海量的添加剂,各种假冒伪劣食品等等。而是以食品安全为理由,去乡下的农村农户查,去地里查。
以此类推,如果农村的事情,都这么执法,就是言不由衷。
据网上曝料,农村农业的物业费,宅基地费,都在监督执法范围之内,真假尚不清楚,但是无风不起浪,大胆预言,一向平静的农村,从此以后,会掀起一阵阵波澜,不再是一块净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