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忘恩负义的“白眼狼”:苏联扶15年,中国援24年,停援后立马翻脸,如今对华免签还装无辜!
阿尔巴尼亚,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一个依靠援助过活的小国,在它最艰难的时期,是中国伸出了援手,而如今它已经忘记了谁曾为它撑起保护伞,甚至公然与台湾勾结,在国际舞台上反咬中国一口。
上个世纪60年代,当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决裂后,几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都与其断绝了关系。此时只有中国,一个自身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困境中的国家,慷慨地向阿尔巴尼亚伸出了援手。
1961年,至1978年,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总额,超过了1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中国GDP的2%。在那个“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年代中国自身,都难以吃饱,却依旧将口粮运往了地中海边的这个小国。
中国为阿尔巴尼亚修建了纺织厂,水泥厂化肥厂等,共计120多个工业项目,几乎将阿尔巴尼亚的整个工业体系给建立起来啦。那时的阿尔巴尼亚人把中国人亲昵地称作“亲密的兄弟”,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更是宣称“中国的朋友就是阿尔巴尼亚的朋友,中国的敌人就是阿尔巴尼亚的敌人”。
1978年,中国果断地,决定推行改革开放,从而向世界,开启了大门。不过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霍查,却对这一举措,表现出了轻视,毫无顾忌地,指责中国“偏离了马列主义”。中国的援助,刚刚停止,这个曾经的“忠实盟友”,便即刻改变了态度,不仅断绝了,与中国的全部联系,还把中国专家,统统驱逐出境。
两国关系,降至了冰点,直到1991年,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政权倒台,关系才逐步地解冻。不过此刻的阿尔巴尼亚,已经投入到了西方的怀抱之中,成为了北约以及欧盟的忠实跟随者。
2009年,阿尔巴尼亚正式加入北约,成为美国在东欧的前哨站。2023年4月,阿尔巴尼亚外交部公开发表声明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公然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
当初中国帮助阿尔巴尼亚建设的工厂,如今已成废墟。但阿尔巴尼亚人,似乎已经忘却了这段历史。在西方势力的引导下,阿尔巴尼亚年轻一代,甚至认为中国当年的援助是“掠夺”以及“控制”。
2018年,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希望能够帮助阿尔巴尼亚发展基础设施之时,阿尔巴尼亚政府却以“担心会陷入债务陷阱”这样的理由,拒绝了中国的提议,反而选择接受了利率更为高的欧盟贷款。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2022年,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竟然表示“中国从未真正地协助过阿尔巴尼亚”,这种公然的对历史的否定态度令人惊愕不已。
如今的阿尔巴尼亚,急切地寻求加入欧盟。为讨好西方,它毫不吝啬地,在涉华问题上,频频发出声音。2023年,阿尔巴尼亚竟然,允许台湾在其首都地拉那,设立“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这实则是一种,变相承认“台湾独立”的行为。
阿尔巴尼亚的翻脸无情,在国际关系史上可称得上是经典案例。它就像一个只看重钱财,而将情谊抛之脑后的白眼狼,当中国的援助停止之后,立刻便露出了獠牙,甚至还背弃了曾经的承诺与原则。
这所有的情况都在提醒我们,在国际关系当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的对外援助得更理性些,按照自身的实力来开展,谨慎地选择援助对象,构建切实能行的退出机制。
阿尔巴尼亚的例子警示我们,对于那些只认钱不认人、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国家,中国不应该再抱有任何幻想。没有互信和尊重的基础,再多的投资也只是打水漂。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那些曾经高呼“中国是我们永远的朋友”的国家,在利益面前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背叛。对此我们需要有更清醒的认知和更务实的策略,不能再一厢情愿地“花钱买兄弟”。
※本文参考了以下权威资料和文献:
1.陈思杨:《新中国与东欧国家建交历史及早期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2021年。
2.范承祚:《我亲历的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红色文化网,2022年。
3.《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关系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钝角网,2018年。
4.《中阿决裂》,维基百科中文条目,2024年。
5.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官方发布的新闻报道及使馆大使专访,2023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