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中国女排巴黎浅析之二十八
最近,新上任的排管中心副主任盖洋对中国女排巴黎奥运周期的得失总结引发了广泛的热议与质疑。排管中心副主任盖阳总结对于中国女排在上一周期的收获与得失是这样进行表述的:(原话)“队伍在组队初期主要解决人员问题,解决队伍凝聚力的问题,解决队伍凝聚力的问题,经过人员的不断调配,阵容不断磨合,队伍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技战术打法,在2023年世界联赛中获得亚军,在亚锦赛上卫冕冠军,重塑了信心,展现出了团结向上的态势。后期队伍遭受到了严重的畸形饭圈文化滋扰,临近奥运会时又进行了主力阵容调整,给冲刺阶段备战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巴黎奥运会上,以3胜一负的成绩获得第五名,虽然没有实现登上领奖台的目标,但从参赛过程看,队伍敢打敢拼,发挥了现有技战术水平,表现出了中国女排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优良作风。”

我们来看看内行是怎么总结评价的。在总结中,盖洋提及一开始着力解决队伍团结问题,特别是老队员的思想工作,随后队伍展现出团结拼搏的精神,斩获世联赛亚军并卫冕亚运会冠军,这无疑是队伍积极奋进的成果。然而,将奥运会进行主力阵容调整等后续一系列问题归咎于所谓的 “饭圈文化之扰”,实在难以服众。这份总结,在众多球迷与业内人士看来,更像是一份充满官僚气息与傲慢态度的 “甩锅” 声明。首先,中国女排夺取的不是亚锦赛冠军,是亚运会上实现卫冕,亚锦赛冠军是人家泰国女排。这个不知道是笔误还是口误,不过这个失误真的有些丢脸,一个国家的排管中心副主任这样满嘴跑火车,你就不怕午夜梦回的时候,泰国排协入梦来跟你算账?!其次,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的亚军水分相当充足,因为各队都在备战巴黎奥运会,主力大多没来。

相比而言,2022年世锦赛第六名是比较真实的排名反映,因为成绩不算太好所以只字不提?忙不迭的提到亚运会冠军,一个洲际比赛的冠军有什么值得显摆的?这很中国特色。第三,文中提到的队伍遭受到了严重的畸形饭圈文化滋扰,既然有不良因素滋扰,那不正该你排管中心出面解决问题?你主管单位都发现问题了却坚决不作为,等到完事了你出来指责这个?第四,文中提到的临近奥运会时又进行了主力阵容调整,谁是主力?谁被调整?王云蕗作为巴黎周期近三年的主力打了多少比赛?奥资赛上中国队怎么崩溃的,比赛结束场外高呼下课排管中心听不见?自己心里没数?朱婷归队之后拿下奥运席位是活生生的事实,可以说朱婷凭借一己之力救国家队出离水火,副主任同样只字不提,标准的官场特色——卸磨杀驴!

巴黎奥运会预选赛上,中国女排连续输给荷兰、加拿大和多米尼加,一时间蔡斌下课之声不绝于耳。这难道是饭圈文化肆意滋扰的结果?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赛场上的失利,更多应从战术安排、球员临场发挥、对手研究等专业层面去剖析。同样,在 2024 世界联赛里约分站赛输球时,下课呼声再起,这也绝非饭圈文化能左右的。竞技体育,成绩是硬指标,输球背后必然存在着球队自身的短板与不足。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临近奥运会前对主力阵容进行调整,排管中心竟也将此归责于饭圈文化。在如此关键的备战时期,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球队的命运。一套阵容打到底,导致球员在高强度比赛中体能透支、状态下滑;而临时调整主力阵容,又让球队的配合默契度大打折扣。

看过巴黎那场3-2死磕土耳其的比赛吗?决胜局11平时朱婷那个后三暴扣直接把对手打暂停。但这枚核武器在国家队的处境太魔幻了,东京周期伤得手腕变形还要被逼上场,巴黎周期挨骂理由换成"破坏战术磨合"。排协总结会上那句"老队员思想问题"的描述,真是标准的官场甩锅言论。没老队员火线回归,中国女排进不进巴黎奥运会都是未知数。每每看到世联赛分站赛中国女排每打完一个球后朱婷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耐心的讲述每一个球的机会,鼓励大家继续努力的场景,我就觉得朱婷、张常宁这一拨老队员真的太不容易了。从世联赛分站赛到巴黎奥运会,中国女排的每一个队员,无论是老队员还是中生代还是新队员,都拼尽全力。奥运会结束了,排管中心开始出来批评教育了?

输球不可怕,没有哪个队伍不输球的。输球之后被老想着让一线的教练和队员把所有责任都给承担了,自己站在一边捡糖吃。中国女排的主教练为啥不好当,因为想吃糖的人太多,打扫卫生的人却没几个。输球背后深层次的问题,诸如教练团队的执教理念、排管中心的管理策略等,却被排管中心巧妙地回避,仅仅用 “饭圈文化干扰” 这样的说辞一带而过。曾经辉煌无比的中国女排,在巴黎奥运周期遭遇滑铁卢,排管中心本应深刻反思,从自身管理、教练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然而,这份充满甩锅意味的总结,不仅让广大球迷失望,也给中国女排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