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将刘义隆的第二次元嘉北伐戏称为“六皇会战”?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发动了第二次元嘉北伐。可是第二次元嘉北伐的结果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饮马长江,愣是南朝北伐打成了北朝南征。南北双方如此戏剧性的攻防转换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算难得一见。
更有意思的是,第二次元嘉北伐还将很多后人印象中并无交集的历史人物卷到了一起。除了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外,还有四个未来的皇帝也都参加了第二次元嘉北伐。因此网上有人将刘义隆的第二次元嘉北伐戏称为“六皇会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按照刘义隆的作战计划,第二次元嘉北伐的前线总指挥部设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派驻了两位亲王:一位是自己的弟弟、北伐总指挥、江夏王刘义恭;另一位是自己的儿子、北伐东路军指挥、安北将军、徐州刺史、武陵王刘骏。而刘骏就是南朝宋第五位皇帝(名义第三)孝武帝。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十一月,拓跋焘进军至长江北岸的瓜步,与南朝都城建康隔江相望。为了抵御拓跋焘的南征,刘义隆以石头城为核心组建防线。刘义隆命令太子刘劭驻守石头城并统率长江水军,负责长江防务。元嘉三十年(453年),刘劭杀死刘义隆后继位,是南朝宋第四位皇帝。
在元嘉北伐转变为太武南征后,拓跋焘先是包围了彭城,然后进军建康。拓跋焘在向建康进军的途中于莞山击败了南朝重臣臧质的部队,迫使臧质退守盱眙,当时在臧质麾下的大将萧道成也一起退守盱眙。而了解南北朝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萧道成是南朝齐的开国皇帝、南齐太祖高帝。
拓跋焘非常喜欢太子拓跋晃的儿子、自己的孙子拓跋濬,甚至让未成年的拓跋濬参与政事(每有大政,常参决可否)。拓跋焘南征的时候,时年十一岁的拓跋濬跟着爷爷一起南下,还在长江北岸参加了与南朝宋的外交活动。正平二年(452年),拓跋濬在混乱之中继位,是为北魏文成帝。
综上所述,除了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外,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南朝宋第四位皇帝刘劭(元凶)、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都参加了第二次元嘉北伐(太武帝南征),一共六个皇帝。正因如此,网上有人将南朝刘义隆的第二次元嘉北伐戏称为“六皇会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