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大谈智驾的2025上海车展,还有哪些看点?

邹依琳说车 2天前 阅读数 12 #汽车

智驾退烧,行业理性归来:2025中国车展的反思与展望

2024年,中国车展因其声势浩大的“智驾元年”而火爆,几乎所有车企都在这场盛会上高调宣传自己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华为、蔚来、小鹏等知名品牌纷纷展示各自的自动驾驶功能,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和媒体的关注。在这场炫技的盛宴刚刚结束不久,2025年的车展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风景线。曾经的热潮随着一系列智驾事故的频发而悄然退烧,业内开始反思这项炙手可热的技术究竟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了什么,是否真的值得持续关注和投入。

当小米的SU7因智驾功能出现事故而引发广泛争议时,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已经如潮水般涌来。车企在推广“智能驾驶”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产品的安全性与用户体验?在这一事件背后,公众对“过度营销”的质疑声不断上升,理想、蔚来等品牌也纷纷陷入了信任危机的漩涡。这让人不禁思考:智驾真的如行业所期待的那样,是未来的方向吗?还是一场技术盛宴后遗症的回归?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车企在即将召开的2025年上海车展中迅速调整了参展策略,纷纷降低了对智驾的渲染力度,转而重点强调安全冗余和实际的场景化体验。这种转变是否意味着市场的理智回归?还是行业在经历了技术的狂热之后,开始重新审视技术与安全、功能与体验的关系呢?

智驾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在听到舆论对智驾的速战速决的指责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智能化的需求依然是车企无法回避的竞争维度。即便在这波舆论的风暴中,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突破65%。这一数据相比2024年同期增长了12个百分点,而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覆盖的城市数量也较去年同期增加了超过200个。可见,消费者对智驾技术的需求并未削弱,反而在不断提升。

更为催化这一变化的,是中国市场的结构性改变。多地已开放L3级的测试道路,并且工信部计划年内出台全国性智驾责任划分标准,这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奠定了政策基础。不仅如此,用户需求也开始出现细化:高端用户关于“无感智驾”的追求,以及家庭用户对安全性的重视。这种需求的分化,意味着智驾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然而,当面对舆论危机,车企们的应对策略又该如何调整?

纵观新势力,小米的Y7智能电动汽车企图借助更强的性能和性价比来重建市场信任。尽管智驾功能因事故推迟上市,但其搭载的小米超级电机V8依旧引人注目,0-100公里加速仅需3.8秒,综合峰值功率达到691马力。这样的性能让小米在价格相对低廉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吸引很多潜在客户。因此,小米在面对舆论危机时,或许可以借助技术性能的提升和价格优势来重建形象。

蔚来的反应也颇具韧劲。近期他们宣布主力车型将更换为自研的神玑芯片,并采用先进的NWM(世界模型)技术。这种技术可在短短100毫秒内推演216种场景,使得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的决策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如果这一计划能够按时推行,蔚来在智驾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将有望迎头赶上当前行业领导者。

理想汽车在这一波智驾的风潮中,同样掌握着自己的发展方向。理想L系列将升级为更强大的英伟达Thor芯片,增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整体智驾性能。通过这一轮的硬件升级,理想的目标是抓住家庭用户市场,强化安全与性能的匹配,以此消解因智驾话题引发的负面影响。

小鹏汽车也没有停下脚步,虽然智驾话题敏感,但他们依旧在布局增程电动技术,以此来提升竞争力。这一战略表明小鹏正在试图通过多元化的技术路线,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极氪与零跑则持续在价格与配置上发力,前者的旗舰SUV将搭载最新的英伟达芯片,后者的B10则以低价高配为吸引力,试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总的来看,2025年上海车展的智驾热潮退却,其实是汽车行业在经历了一场从概念炒作向价值交付转型的必然过程。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开始回归到三大本质——技术、生态和价格。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的理性和市场的理性决定了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透彻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关注更多的数据和真实的市场反馈。其实,智能驾驶技术并非一个伪命题,相反,它正在悄然影响市场。然而,当消费者对智驾的期待在事故后打上了问号,企业在推动技术创新时,也应重新审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在这一背景下,汽车行业在经历技术光环褪去的同时,真正的拼搏或许才刚刚开始。当车企不再将智驾挂在嘴边,而是将重心向内聚焦,进行自我提升时,这便是一种回归内功的表现。智驾的未来,不应仅仅依赖于技术的堆砌,更应该关注消费者的真实体验与感受。

车企还需重新评估自身在科技生态中的位置。如今的车企不仅是汽车制造商,更是综合性的科技创新平台。如何在这个生态中创造更多价值,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因此,面对消费者对智驾的持续关注,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投入的确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创新有效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提升。

展望未来,汽车行业在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下,仍将迎来一场深刻的革命。而智驾在其中的作用,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名词,更应成为提升消费者安全感和信任的重要一环。未来的展会或许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秀,而是消费者体验和价值回归的理性展示。

在这条反思与前行的道路上,行业前景仍然充满机遇,尤其是在市场对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车企需要走出当前的低谷,重新审视和定位智能驾驶在未来出行中的真实价值。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唯有在技术与服务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在新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的智驾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将与消费者紧密相连的实际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变革与适应,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一个更加成熟、理性而又充满活力的汽车行业。而车企的价值重塑与消费者信任的重建,才是这场变革最终的目的与收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邹依琳说车

邹依琳说车

邹依琳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