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逼疯家长”,是时候给家长减负了!
在社交平台上,有篇叫《逼疯家长的小学教材,北大的看了都绝望》的网帖传得特别火,好多家长都感同身受。
那些 “80 后”“90 后” 的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特别惊讶,以前自己记得牢牢的 “正确答案”,现在在孩子作业本上居然成了 “典型错误”。
现在家长辅导作业,一翻开课本,血压马上就上来了。家长一直觉得 “方” 字第三笔是撇,孩子却拿着课本说应该是横折钩。
数学题答案是对的,可因为没按 “凑十法” 的步骤写,就被判错。
以前更注重结果,现在看重思维过程是不是完整。一边得像 “解题专家” 一样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一边还得像 “心理辅导师” 一样安抚孩子情绪,最后就变成 “不写作业的时候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家里就鸡飞狗跳”。
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但批改、点评作业本来就该是老师的工作。家校共育要求家庭和学校都清楚自己该干啥,一起使劲儿。家长应该多关注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而不是去当 “作业质检员”。可现实里,有的家长太焦虑,非得自己辅导作业;有的学校也不管禁令,把批改作业的事儿扔给家长,把家校共育的界限都弄模糊了。
减负就像给快饿死的人抽脂,抽得越多,饿得越厉害。只要高考制度还在,“唯分数论”“唯名校论” 的观念不改变,就很难真正落实。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又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进名校,从幼儿园就开始让孩子陷入激烈竞争。这种压力一路传导,学生学习负担特别重,还带来一堆负面影响,像中学只看重升学率,学生创新能力不强。高考太重要了,家长都急疯了,基础教育的问题到大学阶段就显现出来,好多学生进了大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也不够。
中国学生花大量时间学习,成绩优势却不明显,还把学习兴趣弄没了,影响个性潜能发展。这个教育困局,就像一锅一直沸腾的 “焦虑火锅”,家长、学校、孩子都在滚烫的汤底里翻来翻去。
教育焦虑本质上就是时代病的一个表现。当 “35 岁职场危机” 撞上 “鸡娃大战”,家长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生存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但教育就跟种树一样,你太折腾反而不好。也许我们该学学农民,在合适的时候给树施肥、除虫,把成长的机会交给自然。
毕竟人生是场马拉松,刚开始跑得快,到终点也不一定能赢。
只有家长、学校、社会各干各的事儿,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这锅一直沸腾的 “焦虑火锅” 才能慢慢凉下来,给教育一个安静的发展环境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