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4+4!董袭莹出事后,扒光了多少大人物的底裤

伊历史 3天前 阅读数 1796 #历史

中日友好医院肖医生的裤裆那点事儿,本以为就是个普通的桃色新闻,顶多再牵扯点医德医风,谁曾想,一根藤上七个瓜,瓜瓜都带着刺,直接把中国医学界、教育圈甚至更深层面的某些“潜规则”给扒了个底朝天!而这一切的引爆点,都指向了一个名字——董袭莹,董小姐,以及她背后那神奇的“协和4+4”项目。今天,咱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董小姐和她的“神仙同学们”,究竟是怎么“飞升”的,又扒光了多少“大人物”的底裤!

先给没跟上剧情的吃瓜群众捋捋董小姐的“传奇”。这位董小姐,履历上写着本科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当然,协和王辰校长在2023年毕业典礼上是这么点名表扬的,原话是“董袭莹同学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但火眼金睛的网友们很快就扒出来,此“哥大”非彼“哥大”,董小姐的母校实际上是哥大隔壁的巴纳德学院,一所私立女子文理学院。这就有意思了,巴纳德学院虽然不错,但在2019年董小姐入学协和“4+4”时,协和的招生简章可是白纸黑字写着,申请者本科院校需在QS或Time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哥大本部符合,但巴纳德学院,一个文理学院,是不参与这类综合大学排名的。那么问题来了,董小姐是怎么进去的?难道是招生标准为她“灵活调整”了?

更神的还在后头。经济学出身的董小姐,通过“4+4”项目,仅仅4年时间,就拿到了协和的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你没听错,4年!想想咱们普通医学生,哪个不是“5年本科+3年硕士/规培+N年博士”一路苦熬,头发都熬秃了,人家董小姐,跨专业、短平快,直接博士毕业,还能在中日友好医院这种顶尖医院规培。规培时间也给“优化”了,从通常的3年压缩到1年(而且她是19年入学,因疫情上网课一年,第二年,也就是2021年11月,就作为协和实习医生参与荧光腔镜精准肺段手术上了新华社的新闻)。这还不算完,博士论文也被扒出“亮点”,题目是《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完成于2023年5月,但正文内容不足30页,这分量,咱们普通人写个本科毕业论文都嫌少吧?就这,人家照样毕业,照样优秀。更牛的是,董小姐的博士导师是骨科的邱贵兴院士,她拿的是内科学位,毕业论文研究的是妇科肿瘤骨转移,规培在胸外科,最后入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后被曝执业机构变更为廊坊院区),还作为一作参与编写了《膀胱癌诊疗指南》。好家伙,横跨内科、骨科、妇科、影像、胸外、泌尿外加指南编写,这是医学界的六边形战士,还是“万金油”啊?这履历,放小说里都得被读者骂主角光环开太大!

事情闹大后,协和官网那篇王辰校长表扬董小姐的演讲稿,关于董小姐本科院校那句话,悄默声地给删了。知网上董小姐那篇“惊世骇俗”的博士论文,也没有了。这操作,此地无银三百两啊!是不是心虚了?是不是怕大家深究下去,更多见不得光的玩意儿就藏不住了?

王辰校长的“合金钢”与他儿子的“北大路”

说到这“4+4”项目,就不得不提其主要推动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王院士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称其为培养“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拔尖创新医学人才”,能为医学界注入“多学科优秀基因”,选拔的是“全球最优秀高校,素质最优秀,最有助人之心的,品德最高尚的,最有悲悯之心的,最愿意学医的,将是中国医学界的梦之队。”他甚至在2023年毕业典礼上,将医学比作“合金钢”,认为“4+4”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他们一定‘见长于远’。多学科的基因,必定让他们在从医路上能行远登高,并推动医学界整体的发展。”

口号喊得震天响,理想确实很丰满。但现实呢?董小姐这样的“梦之队”成员,其品德、能力、悲悯之心体现在哪儿?是体现在肖医生为了她在手术中弃病人于不顾40分钟吗?还是体现在她那“浓缩就是精华”的博士论文上?还是体现在她给别人当小四上?

就在王辰院士为“4+4”项目摇旗呐喊,盛赞董小姐是“挺过来”的优秀代表时,他自己的儿子王昱洲,也正悄然走在一条“精英之路”上。王昱洲,1994年生,本科就读于美国西敏斯特学院(QS排名750左右,有网友戏称“美国二本”),拿了数学和哲学的双学位。之后是纽约大学一年制硕士,博士毕业于美国鲍灵格林州立大学(QS排名1000开外)。博士期间发表3篇论文,其中两篇在《Philosophia》和《Phi Sigma Tau》这种期刊上,引用量低得可怜。就这样的学术背景,回国后直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担任助理教授!

北大哲学系是什么地方?那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顶尖殿堂!一个在美国都不算顶尖大学毕业,学术成果平平的年轻人,凭什么能一步到位进入北大教书?网友们扒出王昱洲是王辰院士独子后,一切似乎又“合理”了起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学术世袭”?“学二代”资源闭环?王辰院士推动的“4+4”教育模式,强调“复合型人才”,他儿子这“数学+哲学”再到科技伦理的路径,是不是也挺“复合”的?这其中有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宜?北大哲学系的招聘标准,对王公子是不是也“灵活调整”了?这些问题,王院士是不是也该出来走两步,给大家解释解释?

饶毅的“炮轰”与“洗地”:学阀的自我修养?

提到学阀,就不能不提另一位网红校长——首都医科大学前校长饶毅教授。董小姐事件发酵后,饶毅教授在2023年10月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上的一段发言被翻了出来。当时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协和医学院:“有不可否认的因为不争气而落后的情况,不可否认有下落的一些点,包括不可谓很轻的任人唯亲问题。”这话在今天看来,简直是精准预言,网友纷纷称赞饶毅是“互联网嘴替”,“敢说真话”。

然而,剧情很快反转。5月1日,饶毅在其公众号发文《请勿错怪王辰教授》,5月5日又发文《协和医学院招生的弱点及其解决办法》。在这两篇文章里,饶毅教授的调子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认为协和“4+4”项目的“初衷、设计和内容都是对的”,只是“在目前情况下,急于国际化是弱点,应该改正”,建议“暂时不考虑生源的国际化,不招海外大学本科生进入协和‘4+4’项目,特别是立即停止招收海外华人、国内出国读本科再马上回来读协和的生源。”他还为王辰辩护,说“协和的‘4+4’当然不是为权贵而专门设置的。院领导当然是为了改革,当然为了探索而做事。王辰是英雄他自己是狗熊(他自己是狗熊这句话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这番操作,把吃瓜群众都看懵了。前脚还在痛斥协和“任人唯亲”,后脚就为“4+4”洗地,说项目本身没问题,只是执行层面可以改进。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饶毅这是在“批评现象,保护体制”。他批评协和的具体问题,比如招生可能存在的猫腻,但他维护“4+4”这种精英选拔模式本身。为什么?因为这种模式,说白了,可能就是为他们这个圈层量身打造的。

更可笑的是,饶毅教授的女儿饶某,也是少年天才(详情请到主页去看小伊上一篇专门讲饶毅的文章)。高中时期就在母亲(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教授吴瑛)的实验室参与科研,并挂名发表了多篇顶级期刊论文,还拿了英特尔科学奖,之后顺利进入耶鲁大学。虽然饶教授女儿后来选择了比较文学和演艺事业,没有走医学道路,但这种“学术母婴传播”的路径,是不是也为我们揭示了某些“天才”诞生的奥秘?饶毅教授反对协和“4+4”招收海外华人本科生,是不是因为这种操作太明显,容易授人以柄,不如在国内本科生源中“精挑细选”来得隐蔽和“名正言顺”?

饶毅教授,这位曾经的“打假斗士”,如今的发言,究竟是为了维护学术公正,还是在维护“学阀圈”的共同利益?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恐怕比董小姐的博士论文还要复杂。

“4+4神仙班”:天才辈出还是特权横行?

董小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4+4”同学们,个个履历光鲜,堪称“神仙打架”。

韩某澍:23岁的协和“4+4”临床博士。15岁跳级去多伦多大学,擅长拉小提琴,19岁回国进协和,23岁医学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珑生生物”,从事肿瘤科研。社交媒体上树立“天才学霸”人设,后被网友扒皮,其分享的“摆烂日记”等内容已删除,账号清空。试问,23岁的医学博士,哪来的时间创业?规培呢?临床经验呢?难道真是天赋异禀,骨骼清奇?

金某木:北大自主招生(据称高考622分,北大当年录取线660分,加分58分)进入地质学类专业,后通过协和“4+4试点班”转入临床医学,2024年成为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24级临床医学博士后。其博士论文《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瘤的预后模型》总页数55页,正文仅12页!参考文献、附录等占了33页。医学博士论文正文12页,这是什么概念?有学界人士指出,正常医学博士论文需5万字(约100页以上),硕士论文最低2万字,这12页的“巨著”,工作量恐怕连本科都不如。网友嘲讽:“金山木是挖化石挖出了医学灵感吗?”更有网友指出,与金山木同届的刘玉晓、刘柯、王路易、王婧桥、刘明娟等人的博士论文,总篇幅也多在45-60页之间,被指“比比皆是”的水论文。

王某洲:就是前面提到的王辰院士的儿子,北大哲学系助理教授。其本硕博院校的QS排名分别是750左右、纽约大学(一年制硕士)、1000名开外。学术成果寥寥,却能执教北大。

咸某梦:同样本科毕业于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协和“4+4”博士。其博士毕业论文总共36页,正文仅16页。更离谱的是,论文目录中将专业术语“细胞增殖”误写为“细胞增值”。这基础知识,这审核水平,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有网友爆料其父曾是华南农大副校长,这就不奇怪了。

盛某澄:据称从上海交大附中推荐进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本科,后通过推荐进入协和医学院“4+4”医学试点班。

邱某涵、邱某婷:被网友爆料为邱贵兴院士的孙女,也通过“4+4”项目进入协和。邱贵兴院士正是董小姐的博士生导师。

蒋某丽娜:演员蒋某依的同父异母姐姐。中专表演专业毕业,通过成人高考拿到人大空乘专业文凭,后被指通过婆家关系进入协和医院行政岗。这跨界幅度,也算是惊为天人了。虽非“4+4”项目,但也反映了某些医疗机构用人方面的“不拘一格”。

还有那个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霸陈如月,立志从医,申请协和“4+4”项目却因“竞争激烈”被拒,最后不得不毕业后重新复读参加高考,考入上海交大医学院的8年本博连读。两相对比,何其讽刺!王辰院士口中的“品德最高尚、最有悲悯之心”的人才选拔标准,在这些“神仙”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4+4”模式:美国经验还是中国特色?

“4+4”模式,号称借鉴美国经验。在美国,医学院确实是在本科之后读,MD学位也确实是4年。但美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和中国有巨大差异。

首先,美国医学院入学门槛极高,需要通过MCAT(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这种标准化考试,淘汰率高达90%以上。MCAT不仅考查数理化生等基础科学,还考查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协和“4+4”的笔试环节,据称参照MCAT,由专业团队开发题库,但其难度和区分度是否能与MCAT对标,外界存疑。

其次,美国医学生在本科期间就要修大量的医学预科课程(如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并且有丰富的医院志愿者经历和科研经历,推荐信也至关重要。这些都是硬性要求。而协和“4+4”对于本科专业的限制非常宽松,从经济学、地质学到西班牙语、园艺、植物科学与技术等,几乎无所不包。这些非医学背景的学生,如何在4年内补齐医学基础,并达到博士水平?

最关键的是毕业后教育。美国MD毕业后,只是拿到了行医的“入场券”,之后还要经历3-7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Residency),并通过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才能独立执业。这个过程非常艰苦,淘汰率也不低。而协和“4+4”的毕业生,规培时间被大大压缩,董小姐甚至只规培了1年(协和首批毕业生全部进入三甲医院,开始为期3年的临床博后,含规培)。这临床经验,能过关吗?

说白了,美国的“4+4”是在一个相对成熟和统一的体系内运作,旨在培养临床医生。而中国的“4+4”,更像是一个小范围试点,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听起来更高大上,但也更容易在执行中走样,成为少数人“弯道超车”的捷径。当“多元化培养”沦为“特权遮羞布”,当那些按部就班、用数千小时泡实验室、守临床的普通医学生,看到这些“速成博士”平步青云,他们该如何相信努力真的有回报?

结语:被扒光的底裤与被拷问的公平

董小姐事件,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开了中国医学界、教育圈乃至整个社会某些光鲜外衣,露出了里面可能早已溃烂的腐肉。从肖医生的私德败坏,到董小姐的“医学奇迹”,再到王辰院士和他儿子的“精英之路”,以及饶毅教授耐人寻味的“左右横跳”,最后是那一长串“4+4”神仙班的名单……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疑点,每一个“天才”背后似乎都站着看不见的“大手”。

这已经不仅仅是几个人的问题,而是系统性的公平拷问。当教育资源、学术机会、优质岗位可以如此轻易地被“内部消化”、“定向输送”,普通人靠什么去竞争?当规则可以为少数人“量身定制”,寒门子弟的出路又在哪里?

国家卫健委已经成立调查组,表示要“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我们期待一个公正、透明的调查结果。

但这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反思这些“特权通道”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从制度上堵住这些漏洞?如何确保教育公平和学术公正在阳光下运行?

否则,今天扒光了董小姐们的底裤,明天可能还会有张小姐、李小姐们穿着更华丽的“皇帝新衣”登场。而我们这些普通看客,除了吃瓜和愤怒,又能改变什么呢?

希望这一次,能真正刮骨疗毒,而不是又一场作秀。毕竟,医疗关乎生命,教育关乎未来,这两个领域如果烂掉了,那这个国家的根基也就危险了。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我,记得“标星”哟!

评论列表
  •   用户10xxx87  发布于 2025-05-09 06:21:02  回复该评论
    国家应该深挖这些院土 是不是真材实料? 还是用金钱买来院士 国家应该好好查一查这些院士 那院士人前一张脸背后另一张嘴脸[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黔首  发布于 2025-05-07 15:28:37  回复该评论
    种驴肖帅淫名院,荡妇董姬乱医圈; 邱耄名节晚难保,医首营苟乱行权。 胡搞教育便高弟,祸害医疗危民健; 东窗事发善遮掩,雁过留痕难自全。 京堂助教非国生;转移话题频受牵; 苍蝇不叮无缝蛋,自珍自重且观演。
  •   大家好  发布于 2025-05-07 17:27:32  回复该评论
    这么严重的事情,国家不应该严肃处罚吗?
  •   唐唐  发布于 2025-05-09 08:14:11  回复该评论
    一个董博士,揭开了4+4!又将诞生下一个4+4小院士
  •   BLUE SKY  发布于 2025-05-07 17:10:56  回复该评论
    嗯,董小姐2023年毕业于协和4+4博士班,在美国社区大学学习,因为成绩太差,发挥失常,差点被劝退,没辙了被迫转入巴纳德学院,然后回国进入协和医学院,赶上疫情,一年网课,一年规培,然后就可以上台做手术了,毕业照片还是妥妥的C位,真是:hello center啊!
  •   用户10xxx87  发布于 2025-05-09 06:25:13  回复该评论
    肖飞应该吊肖他医生资格证 不然以后到别的医院里又是搞护士长 和小护士
  •   乐天张zz  发布于 2025-05-08 14:09:15  回复该评论
    中国工程院对其副院长、院士王辰,北京协和医学院对其“校长”王辰,都还没放过一个屁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伊历史

伊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要尊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