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施工合同必看!4大法律风险+避坑指南
️ 真实案例:
某建筑公司中标后未签书面合同直接开工,因工程变更引发争议,法院认定双方已形成事实合同关系,判决公司承担300万元违约赔偿。这样的教训揭示着施工合同每个细节都关乎真金白银。
一、四大高频法律风险场景场景1:中标后拒签合同,被判巨额违约金
场景2:阴阳合同导致结算争议
场景3:模糊条款引发千万差价纠纷
场景4:借用资质施工被罚没工程款
二、法律风险对照表⚖️ 核心规则:
施工合同争议优先适用“中标合同+补充非实质性条款”原则。
明确施工范围 + 量化验收标准 + 动态调价机制 + 违约阶梯处罚
示例条款:
"工程造价随主材价格波动调整,钢材价格涨跌幅超5%时,按当月《建设工程造价信息》调整价差"
步骤3:履约过程证据固化工程签证:采用四方会签制度(建设/施工/监理/审计)
进度款支付:附工程量确认单
设计变更:留存带图纸编号的变更指令
⚠️ 步骤4:纠纷预警机制月度合同履行评估 → 季度风险排查 → 半年度法律审计
预警信号:
付款延迟超合同约定账期30天
设计变更累计超合同价10%
施工许可证记载内容与合同不符
四、特殊情形应对方案情形1:中标后招标人毁约立即发函要求签订书面合同
申请证据保全(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往来函件)
主张预期利润损失
情形2:实际施工人索赔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
采用生物识别考勤系统
购买施工人员意外险
五、高频问题解答Q:口头承诺的优惠条款是否有效?
A:需转化为书面补充协议,且不得变更中标实质性条款
Q:发现挂靠资质如何补救?
A:立即停止施工,与有资质企业签订分包合同并备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