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先秦的情人节,自由恋爱,自由同居,既自由又浪漫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郑风·溱洧》
上巳节之时,一群男女游春并可以相互示爱。整个场景盛大而热烈。
上巳节是历史最悠久的“情人节”,在先秦时期,法律允许男女在仲春之时会面。《周礼》曾记载:“此时,人们可以自由奔走,不受限制。”根据郑国的习俗,每年仲春上巳之日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人们会来到溱、洧水边,用新解冻的春水洗涤污垢,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消除整个冬天积累的疾病,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祥。《后汉书·礼仪志上》也有记载:“这个月上巳日,官民都会在东流水上洁净身心,洗濯祓除,除去陈年的愧疚,这是最大的洁净。”
在先秦时期,由于战乱、卫生医疗条件的限制以及衣食住行的困难等因素,人口繁衍相对缓慢。为了加强人口繁衍,统治阶级规定年满三十的男子和年满二十的女子在仲春时节可以不需要婚媒仪式。
在《郑风·溱洧》这幅洋溢着欢乐气氛的游春图里,传递出的是一种欣喜和兴奋的情感!人们仿佛回到了先秦时期那个充满欢乐和美好的上巳节,似乎能够听到在鲜艳的芍药花瓣中绽放出的爱的声音:“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在这里,“士”和“女”既有泛指的含义,指代所有参与游春的男男女女,也有特指的含义,比如“女曰观乎?士曰既且”这一对在对话的男女。
在上巳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要互赠芍药呢?“芍药”的读音与“着约”相似,意味着守约或者赴约,这种解读符合人们对有情人能够相约相守的美好期待。
美国诗人庞德在对汉语做了深入研究后也翻译了这首诗:
溱与洧
从此流过
互相抚触
男男女女
采摘兰草
女女男男
采服这种彼此的药剂
芍药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带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少女们面色红润,手捧鲜花,热情洋溢地注视着她们的心上人,将自己的热烈情感倾注在他们身上;少年们则穿着光鲜亮丽,青春洋溢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冲动,坚定地握住心上人的手。
对年轻的情侣来说,这更是一次自由愉快的春游。他们趁这个机会来到野外踏青,尽情地在水中嬉戏。如果有缘相遇并相互钟情,他们就可以选择成家。这一天被官方默认为“鹊桥会”。朝廷的目的是增加人口数量,但同时也促成了许多对恩爱的情侣。
踏青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溱洧》诗中描述了草长莺飞的季节,溱河和洧河两岸鲜花盛开,许多手拿芍药花的少男少女尽情嬉戏,被称为“春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春嬉的初衷逐渐淡化,连名字也改为踏青,最终演变成一种流行的群体活动,风靡城乡。在天气刚刚变暖的时候,人们结伴踏青郊游,聚在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
尤其在唐朝时期,踏青活动盛行一时。人们常常结伴出游,杜甫的《丽人行》描绘了上巳节时,长安曲江水畔,贵族女子结伴春游的场景,美人相聚,春意盎然。李后主的词中也曾描述:“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在湖边、郊野、青葱的春溪和丛树碧草的江畔,人们带着青春和快乐的气息,熙熙攘攘地游玩。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环境,正是爱情生长的温床。如同这个不可阻挡的季节一样,爱情如期而至。在踏青的过程中,少男少女们春心荡漾,偶然的惊鸿一瞥,留心的转身回眸,眉目之间尽显风情万种,万语千言,带着一份青涩而温暖的欲说还羞,留下了青春葱茏的依依惜别——爱情,悄然诞生。
上巳节这个充满风情和浪漫的踏青日,据说是由女娲所制定,她最初划分阴阳,确定姻缘,也就明确了恋爱的节日。在魏晋时期,它更多地演化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情形:“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然而,更接近上巳本色的还是《诗经》中的《溱洧》。《溱洧》中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郊外的溱河和洧河解冻了,河水哗啦啦地流淌。人们在这个大好春光里,只能陶醉在嬉笑玩乐中,带着一份喜悦和两份情感,让心底的萌动肆意滋长。在众多男男女女之中,诗人抓住了其中一对的瞬间对白,可以翻译成现代人的对话:
女子说:“我们过去看看。”
男子说:“我已经去过。”
女子又说:“那就再过去看看呗!”
也许两人已经相识已久,彼此间早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这个上巳佳节之际,他们有了更加正当的理由相聚相处。男子似乎有几分憨厚老实,听不懂姑娘的主动相约,而女子似乎只能娇嗔着说:“那就再去看看。”再看看,便是多相处一些时间,看的不是风景,而是对方。或许两人从未相识,但只是一见钟情,两厢情有独钟。女子性格大胆,主动邀约,两人手中的灼灼芍药,也成为了定情之欢的象征。
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游春图,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展现了《诗经·国风》作品所具有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也许这也是孔子《论语》中有关游春的记述所缺少的真实感。
从溱、洧之滨踏青归来的男女,手捧芍药花,洒下一路芬芳。尽管当时郑国是一个小国,经常遭受周边大国的侵扰,统治者也不清明,但对于普通人民来说,春天的到来总是让人感到喜悦。他们有节日,有美丽的芍药,还有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