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贺子珍病逝,葬礼规格上海市委不敢做主,邓小平一句话定下

贾雪倩聊 2年前 (2023-01-04) 阅读数 31 #推荐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7年的一次中风后,毛主席前妻贺子珍得了偏瘫症,无法下地行动,自此一病不起。听到消息的女儿李敏连忙赶来上海探望,可最终的诊疗结果还是无法站立。

贺子珍(中)

自从毛主席去世后,贺子珍便意志消沉,加上中风偏瘫,身体更是每况愈下,因此没过几年,就彻底病倒在了床上。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病逝,上海市委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并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上,关于贺子珍同志的丧礼规格一事让众人为难起来。

如果按照贺子珍同志生前的职务级别来办,那便只有厅级,别说中央领导,就连市委领导都不能过多出面。可贺子珍是毛主席的前妻,也是身经百战的红军女将,按照厅级办理的话实在不合适。

想来想去,上海市委只好请示中央,请中央定夺。

时任中央领导职务的邓小平知道后,二话不说就批示了一句话,就此将贺子珍葬礼规格定下。

邓小平

那么,邓小平究竟批示了什么话?贺子珍的葬礼最终又是按照什么规格来的呢?

永新一枝花

1909年9月28日,贺子珍生于江西永新一户乡绅家中,父亲贺焕文是清末举人,曾任县令,后来回到家乡永新当师爷。因此贺子珍出生后便享有父辈带来的优越生活条件,并有机会进入学堂读书。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贺焕文做人正直、性格耿介,在衙门里当师爷期间得罪了不少人,因此在贺子珍4岁那年被人陷害入狱,直到贺子珍母亲散尽家财才将贺焕文营救出来。贺焕文出来之后,原本殷实的乡绅之家顿时败落,贺家也只好利用剩余的一些家产做些小本生意,开个小茶馆度日。

之后,贺焕文把全部希望都寄予在了几个儿女身上,希望他们努力读书,早有所成,好尽快中兴门庭,然而,接下来儿女们在学校做的事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贺敏学(后排中)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革命思潮风起云涌,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巨大反响,江西永新也不例外。因此,贺焕文长子贺敏学、女儿贺子珍、贺怡三人在县里中学求学期间接触到了大量进步思想,让他们逐渐走上了一条反帝反封建的道路。

在学校期间,他们不再专注于学业,而是和一些进步学生一起组建学生组织、办夜校、组织学生运动,一次又一次冲击着学校和反动政府的压迫。

看到儿女们参与这些“杀头”活动,贺焕文起初十分惊怒,还动用家法将兄妹三人锁在家中,不让他们出门。但在儿女的宣传开导下,贺焕文也逐渐接受了一些进步思想,对于儿女们声称的“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军阀”,他也颇为赞成,同时对革命也开始有所意动。因此贺子珍几人被关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放出了家门。

图片源于网络

之后,在贺敏学、贺子珍兄妹几人开展“募捐打粮”活动时,贺焕文还主动将家里的存粮和银元捐出来,以支持儿女们的革命事业。

1927年前后,兄妹三人都从学校毕业,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永新县临时县委成立,年仅16岁的贺子珍先后当选为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中共吉安县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贺敏学和贺怡两人也同时当选为了永新县县委委员。

“一门三委员”的事情传出后,人们钦佩于兄妹三人的本领,于是将他们称之为“永新三贺”,尤其是腰跨双枪的“双枪女将”贺子珍,由于其长相秀美,还被人送美称“永新一枝花”。

贺子珍(右)

然而,永新县的革命成果并没有保存多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全国各地的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反扑,大肆捕杀民主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国民党反动派占领了永新县后,随即便对共产党人进行了捕杀,贺焕文一家被迫流亡,他们在永新的家也被国民党反动派的部队所占领。

贺焕文夫妇带着贺怡逃亡后,留在永新的小女儿贺先圆被敌人抓捕杀害,随后贺敏学和贺子珍兄妹二人在永新组织农民暴动,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但由于敌人力量太过强大,贺敏学和贺子珍兄妹两人领导的农民暴动很快陷入劣势。

1927年6月1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永新暴动”领导人贺敏学,以及其他中共党员、进步群众等八十余人被反动派抓捕,随后陷入狱中。拼命杀出重围的贺子珍连忙托人求助同为党员的中学同学袁文才,袁文才当时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担任职务,听到贺子珍的求助后,立即将这一消息上报了组织。

袁文才

之后,在组织派出的武装营救下,贺敏学等人被成功救出,在遍及全国各地的“白色恐怖”背景下,再难回家的贺敏学兄妹三人便随红军队伍上了井冈山。

而在武装暴动中手持双枪各打死一个敌人的贺子珍,也自此在井冈山扬了名。除此之外,她还是井冈山上第一位红军女战士,因此上山不久,她就被安排了湘赣边边界特委以及军前委机关的机要和宣传工作。有这样一位女同志参与其中,在联络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方面无疑是更为顺利,因此在担任宣传工作期间,贺子珍表现得十分出色。

携手毛委员

红军第三次占领永新后,贺子珍在组织的安排下进驻西乡塘边村,在当地领导土改工作,这正是当年她和哥哥妹妹在学校里高呼的“打土豪分田地”,如今能够亲自实践这一工作,贺子珍感到十分荣幸。

贺子珍(左)

凑巧的是,在贺子珍来到村里工作没多久,党组织里一位声望很高的“毛委员”也来到了塘边村,这位毛委员在村里找不到住处,于是只好和贺子珍一同寄住在村里的一位老婆婆家里。在这里贺子珍第一次和毛主席有了较长时间的相处机会,也是在这里,两人产生了感情。

驻村工作期间,贺子珍一边领导土改工作,一边经常请教毛主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快,贺子珍就被毛主席那渊博深厚的知识所折服,因此每次毛主席帮她解答完工作中不清楚的问题,她都会对毛主席感到一种由衷的钦佩。而在一次惊心动魄的“围剿”后,贺子珍真正对毛主席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他们驻村工作没多久,被赶走的国民党反动势力便卷土重来。国民党反动派通过情报得知毛主席就在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于是便调集重兵前来“围剿”,并且,他们还声称要活捉毛主席,将之拿到蒋介石面前请赏。而等到驻村的工作人员察觉,敌人已经近在咫尺,连枪响都听得到了,于是正在工作的贺子珍连忙跑回寄住的老婆婆家,通知毛主席撤离。

毛主席

当初他们带来的武装力量已经分散到各个村子开展群众工作了,眼下毛主席身边没有任何的保卫力量,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这让贺子珍想想就冒出一阵冷汗。然而,当贺子珍跑进老婆婆家时,却看到毛主席正坐在藤椅上抽着烟,脸上神色如常,如同没听到外面的枪响一般。

“毛委员,敌人马上就要过来了,咱们赶紧撤离吧!”贺子珍焦急道。

毛主席神色镇定的看着她,问道:“群众都撤离了吗?”

贺子珍摇摇头,她听到枪响就跑回来了,还没来得及疏散群众。

“通知群众,马上撤离!”毛主席神色如常的命令道。

贺子珍与毛主席

贺子珍被毛主席这临危不乱的风范打动了,以往她和哥哥闹革命时都是风风火火,一听到敌人来了就紧张地不得了,哪像毛主席这般神色镇定。于是,贺子珍看着毛主席镇定的样子,一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国民党的反动保安团撤走后,毛主席继续和贺子珍在村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毛主席和贺子珍之间的感情不断升温,最终走到了一起。

在贺子珍老同学袁文才的张罗下,毛主席和贺子珍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婚礼并不热闹,只是一起工作的几个同志、战友等人吃了一顿饭,饭菜还是袁文才的手艺。吃过一顿饭后,两人便算是结婚了。之后,贺子珍被袁文才安排到了毛主席身边担任机要秘书,从此长伴毛主席左右。

毛主席(左)

土地革命期间,毛主席曾一度受王明“左倾路线”影响被排挤出了领导层,接着,毛主席被孤立、被审查,许多人都不敢和他来往。然而在此期间,贺子珍及其娘家始终坚定的站在毛主席身边,坚定地支持他,鼓励他,陪伴毛主席走出了低谷。

并且,在她和毛主席结婚的十年时间里,她先后怀孕六次,六次为毛主席生育儿女,但由于战乱,这些孩子多半夭折,只有李敏还有一位小名“毛毛”的得以幸存。但最终陪伴在身边的,只有李敏,毛毛出生没几天,就被送到了老乡家中寄养,此后数十年生死不明。

1929年大柏地战斗前,毛主席所在的部队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紧急时刻,毛主席将怀孕的贺子珍扶上马,让她先走,并尽快找到援军。在马上,贺子珍再一次恢复了当年那个“双枪女将”的身份,她手持双枪独自一人杀出重围,一路打死好几名国民党兵,最终成功到达指定地点。事后,毛主席由衷的称赞道:“没想到,你是这样刚强和勇敢!”

毛主席(左一)

为了为人母为人妻,贺子珍掩盖了自己身上原有的光芒,甘愿只在毛主席身边担任秘书,但在她心中,那个驰骋沙场的“双枪女将”从未消亡。因此,在陪毛主席度过艰苦岁月后,她心中那个“双枪女将”便苏醒了过来。

葬礼规格

红军“反围剿”和长征期间,贺子珍为了掩护战友撤退多次负伤,其中一次被敌人飞机投下的炮弹击中,几乎要了她的命。但即便后来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她身上也留下了14处弹伤,并且被炸进身体的弹片再也无法取出来。

由于频繁的生育,加上物资匮乏,产前产后缺乏营养和调理,贺子珍落下了头晕的病根,加上头部和背上的十几枚弹片时刻刺激着神经,因此到达延安后的贺子珍时常感到痛苦不已。

毛主席

而更加令她感到伤上加伤的是,由于当时延安涌入了大批革命青年,这些人有男有女,其中有些青年经常和毛主席交流思想,互动文化知识,这让贺子珍感到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并激起了她的自强心理。

她担心自己文化水平不高,长期当家属会和毛主席拉开差距,因此到了延安不久,她心中的“双枪女将”便复苏了。贺子珍先是拒绝继续担任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和机要科长,要求独立承担工作,之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她进入了延安抗大学习,打算毕业后就承担独立性的工作。

然而,彼时的贺子珍已经不是十年前,虽然她心中的“双枪女将”一直在,但经过了十年的革命风雨,她的身体在经过重伤以及多次生育后已经极度孱弱,在学校里学习期间,她多次因身体不支晕倒在厕所,最终只好无奈退学。

贺子珍

可贺子珍的好强心一旦苏醒便不容易改变,她想着既然身体不行,那就先把身体养好,先治病后学习。正在这时,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多次生产已经有阴影的贺子珍不愿再被生育拖累,于是打算立即前往上海做人工引产,并将身上的弹片取出来。

此时听到贺子珍要离开的毛主席心痛不已,于是带着愧疚挽留道:“我现在的情况和王明路线时期不同了,以后不会再让你像过去那样跟我受那么多苦了……”

贺子珍听了这话丝毫不为所动,她性格要强又固执,决定要走丝毫不会拖泥带水。于是1937年年底,贺子珍一个人离开了延安。

但她刚到西安,抗日形势就发生变化,上海沦陷于日军之手,眼看是去不成了,这时毛主席也托人带话,希望她回去。可贺子珍决定的事绝没那么容易改变,上海去不成,她便改道前往苏联。她本想着最多一两年就能治好病回来,可谁知这一走就是十年,自此,贺子珍与毛主席之间的姻缘也画上了句号。

毛主席(右一)

1948年,贺子珍回国,但身上的伤依旧没有治好。之后在组织的安排下,贺子珍先是在沈阳财政厅工作了一段时间,新中国成立后还曾一度担任浙江省妇联主席,但终究因身体原因无法坚持工作,因此仅工作了几个月便被调到了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在上海一边工作,一边治病。

回国不久,女儿李敏也回到了毛主席身边,贺子珍自此独自一人生活在上海,好在李敏每逢假期都会来回往返于北京和上海之间看她,这给她晚年带来了极大安慰。然而,回国后的贺子珍依然深深思念着毛主席,毛主席去世后,她也失去了生命的支柱,加上身体上留下的旧伤,因此毛主席逝世次年,贺子珍便病倒在床。之后,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病逝,随后消息被送到上海市委。为此,上海市委紧急召开了一次会议,商议贺子珍同志的后事。

贺子珍

由于贺子珍是毛主席前妻,又是红军老干部,按理来说应该按照中央领导人的级别来办葬礼,但贺子珍生前的职务仅是厅级,如果按照中央领导人的级别来办,似乎也不太合适。上海市委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中央。

消息传到中央后,邓小平同志先是为贺子珍同志逝世的消息深感悲痛,随后二话不说,直接对贺子珍的葬礼规格问题批示道:“葬礼按毛主席妻子的规格办,骨灰按例葬到八宝山革命公墓。”

上海市委得到指示后,立即开始操办贺子珍同志后事。1984年4月26日,中央电视台台早间新闻栏目播报了贺子珍同志逝世的消息,电视画面中,贺子珍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简朴而隆重,规格很高,中央许多领导人都敬送了花圈,以向这位革命女将告别。告别仪式后,贺子珍同志遗体被火化,接着骨灰被专机送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

贺子珍(中)

这位来自江西永新的“双枪女将”,就此走完了这一生,享年75岁。

回顾贺子珍一生,虽然她从没有担任过什么重要职务,但作为一名红军女战士,她是勇敢而伟大的,作为毛主席的妻子,她是平凡而高尚的。她为中国的革命付出了青春,流出了鲜血,直到去世,身体里都留着为革命挡下的弹片,因此,贺子珍不仅是毛主席的妻子,更是一位伟大的红军战士。

在此,让我们为贺子珍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以让革命先辈的荣光继续照耀中国,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继续奋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贾雪倩聊

贾雪倩聊

自己最爱的不一定最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