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有多难?美国8个月,德国10个月,俄罗斯7年!谁最“轻松”?

吹先锋号角 6天前 阅读数 0 #军事

“涨工资了,买车却更难了”:数据背后的冷现实

俄罗斯官方数据显示,居民收入近年持续增长,2024年人均月收入达87952卢布,看似前景乐观,但新车却愈发遥不可及。对比2013年,当年只需30个月工资即可买车,而如今,这一数字已攀升至44个月,实际购买力大幅缩水。关键在于,这还是“理想统计”,现实中,普通工薪阶层往往需要攒七到八年才能凑齐一辆新车的钱。

曾经的“黄金年代”:2013年买外国车不过34个月工资

2013年,俄罗斯人还可轻松购买外国品牌汽车。当时新车平均售价为90.7万卢布,而月薪2.98万卢布意味着只需34个月的积蓄即可入手一辆主流外国车。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年82%的新车都是进口品牌。而如今,中国产车已占据88%的市场份额,且入门价格也水涨船高。

车价不是最大问题,真正让人“买不起”的是收入分布

虽然官方数据显示“工资涨了三倍”,但大多数俄罗斯人根本无缘享受这场“繁荣”。90%以上的人根本达不到平均收入水平。实际情况是,车贷成为主流,贷款周期普遍超过6年。而一旦信贷利率升高、贷款不划算,汽车销售便陷入低谷。现在,连高收入人群都倾向分期购车,车企库存高企也并非偶然。

美国、德国、日本怎么做到“8个月买车”?

反观其他国家,美国人年收入约为5.5万美元,购入一辆售价3.7万美元的福特F-250,仅需8个月薪水。德国人月薪约2700欧元,买辆大众高尔夫也只需10个月工资。日本人年入超300万日元,8个月就能入手一辆配置丰富的丰田卡罗拉。中国人也能在一年内通过工资买到比亚迪秦Plus这样的新能源车。

俄罗斯人的“买车梦”为何被越推越远?

与其说是车太贵,不如说是收入失衡。二手车市场火爆、新车库存高企,正是当前汽车消费断层的真实写照。对比其他国家稳定的购车周期和合理信贷政策,俄罗斯的“高工资+买不起”现象,正说明一个关键问题——数据好看不代表现实好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吹先锋号角

吹先锋号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