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遇冷背后,车企集体降温,技术瓶颈还是市场饱和

星光拌月 5天前 阅读数 26 #汽车

嘿,哥们儿,还记得前几年车企们天天挂在嘴边的“智能驾驶”吗?咋感觉现在突然就凉了呢?这玩意儿,难道真是“风口上的猪”,风停了就得摔下来?

2025年的“五一”黄金周,我特意跑了几家新能源汽车店溜达,想看看最近有啥新玩意儿。结果发现,以前那些销售恨不得给你吹上天的“智能驾驶”,现在压根儿没人提了。你问他,他就跟你扯啥车内空间、舒适度、娱乐系统,反正就是不往“智能驾驶”上靠。想想以前,哪个车企发布会不得来个“准L3能力”啥的,现在咋都蔫了?

说起这事儿,我还真想起几个让我后背发凉的新闻。2023年,网上爆出好几起“智驾”翻车的事故,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有个哥们儿开着“智驾”的车,结果系统没识别出来,直接追尾了前面的车,撞得稀巴烂。还有个更离谱,自动变道的时候没注意旁边有车,差点酿成大祸。这些事儿一出,谁还敢轻易相信“智能驾驶”啊?这可是关系到人命的大事儿!

这事儿也怪不得消费者,毕竟之前车企们吹得太狠了,啥“自动驾驶”、“解放双手”,听着就让人心动。结果呢?买回来一用,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复杂路况不行,雨雪天气更抓瞎,还得自己时刻盯着,随时准备接管。这哪是“解放双手”,简直是给自己找了个“祖宗”供着!

说起政策,那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现在国家管得严了,不让瞎忽悠了,啥“自动驾驶”都得靠边站,统一改成“辅助驾驶”。你看小米,之前SU7发布的时候,还叫“小米智驾Pro”,现在也乖乖地改成“小米辅助驾驶Pro”了。这年头,吹牛皮也得讲究策略,不然小心被罚到倾家荡产。

说到这,我得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现在“智驾”降温,其实是好事儿。之前大家太浮躁了,恨不得一步到位,直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但现实是,技术还没到那份儿上,安全隐患还很大。现在冷静下来,踏踏实实地把技术搞上去,才是正道。

这事儿还得从消费者的角度想想。你花几十万买辆车,结果发现“智能驾驶”功能用不上几次,还不如把钱花在更实用的配置上。就像我朋友,他买了一辆带“智驾”的车,结果一年到头就用了几次自动泊车,其他时候都得自己开。他跟我说,这钱花得真冤枉,还不如买个配置更高的普通车。

要说这事儿,还得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2022年,特斯拉在美国出了一起自动驾驶测试事故,死了人,闹得沸沸扬扬。这事儿也给咱们敲响了警钟,自动驾驶不是闹着玩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也有一些车企还在坚持宣传“智能驾驶”,比如鸿蒙智行问界,他们还在门店里详细介绍那些高阶功能。但他们也学聪明了,会明确告诉你,这只是辅助驾驶,不能完全取代驾驶员。

说到这儿,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新闻。有几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开始裁员或者调整业务了。这说明啥?说明“智驾”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现在车企们都开始谨慎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安全第一,责任重大。与其吹嘘那些不靠谱的功能,不如踏踏实实地把辅助驾驶做好,让消费者开得更安心。

我想说一句,自动驾驶的未来肯定会到来,但在这之前,咱们还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着急吃热豆腐,容易烫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星光拌月

星光拌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