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说:"我被同学孤立了",这位爸爸的回应,是我见过最温暖的答案!

乐一小哥 2天前 阅读数 10 #育儿

记得那是一个平凡的周三傍晚,我如同平时一样,在厨房忙碌着准备晚餐。

锅里正煮着儿子特别喜欢的红烧排骨,那香味缓缓地充满了整个房间。

五点半的时候,门铃如期地响了起来,我赶忙地擦了擦手,走向门口去开门。

不过映入眼帘的是儿子小宇垂着头站在那里,书包带松松垮垮地拖拉在地上。

完全没有了往日一进门就喊“爸爸我饿死了”的那份活跃样子。

怎么了宝贝?今天学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

我蹲下身想看看他的表情。

小宇的嘴唇微微颤抖,突然扑进我怀里,声音闷闷的。

爸爸我觉得同学们都不喜欢我了,他们今天体育课分组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和我一组。

我的心猛地揪了一下。那个瞬间,无数念头闪过脑海。

是不是他在学校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哪里疏忽了?

要不要明天就去找老师谈谈?

但我深吸一口气,轻轻拍着他的背,先把他带进了屋。

晚上我把他带进房间,告诉了他三件事后。

小宇的神情明显轻松了许多,甚至主动要求多吃半碗饭。

第一件事:这不是你的错

首先,我告诉小宇被孤立不代表他做错了什么,孩子们的世界有时候很残酷,孤立一个人的理由可能非常随意。

也许只是因为他今天穿了一件不一样的衣服,或者回答了一个别人不会的问题。

太多孩子在被孤立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自我怀疑:是不是我不够好?

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这种自我否定感往往比孤立本身伤害更大。

我告诉儿子,就像森林里有一百种不同的树,有的高大,有的矮小,有的开花,有的结果,但没有一棵树会因为自己长得不一样而道歉。

你也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为别人的选择负责。

第二件事:你有选择的权利

然后我问他,你觉得那些同学是真的不喜欢你,还是只是今天碰巧没想到要和你一组。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会把一次偶然事件灾难化,认为"今天不和我玩"等于"永远不喜欢我"。

我帮小宇区分了"被故意排斥"和"暂时没被选择"之间的差别。

如果是前者,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

如果是后者,也许明天情况就会不同。

但无论如何,你都有的选。

可以选择主动和其他同学交流,也可以选择享受独处的时光看看书,画会儿画。

更重要的是,让小宇明白,他永远有回家的选择。

无论外面发生什么,这个家永远是你的安全港湾,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队友。

第三件事:孤独是成长的礼物

最后我分享了自己小时候被孤立的经历。

我告诉小宇,爸爸小学时也因为转学被同学排挤过。

那时候我觉得天都要塌了。

但后来发现,正是那段独处的时光让我爱上了阅读,开始写日记,学会了观察和思考现在回头看,那反而是个礼物。

我并没有简单地安慰儿子,别难过会好的。

而是帮助儿子去看到在困境之中或许隐藏着成长的机会。

这种对于视角的转换,往往相较于单纯的安慰而言,更具有力量。

第二天早上,我送小宇去学校之时,他主动地与我挥手告别,而非像往常那般黏着不肯离去。

下午去接他的时候,他兴奋地告知我,今日有几位同学主动地找他来讨论数学题,他还将妈妈做的饼干与同桌一同分享了。

事情当然不会一夜之间完全变好,但重要的是,小宇的眼神里重新有了光彩。

他开始明白,人际关系中的波折是正常的,而他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有多少人和他玩。

给所有父母的启示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当孩子遭遇社交困境时,他们最需要的往往不是我们立刻冲出去"解决问题"。

而是要无条件的接纳,让孩子知道家永远是安全港湾。

正确的归因,避免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

视角的转换,帮助他们在困境中发现成长的可能。

自主的空间,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既给予了情感支持,又避免了过度干预。

既承认了问题的存在,又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人际关系的起伏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而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

不是为孩子扫清所有障碍,而是给他们穿越障碍的勇气和智慧。

就像森林里的树,有的在春天开花,有的要等到深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季节,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无论花开何时,他们都被深深地爱着、接纳着。

这或许就是为人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温暖的答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乐一小哥

乐一小哥

专注家庭教育,个人成长感悟经验分享!